193个成员国的联合国大会将于今天表决一项决议,这项决议要求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未来行使否决权必须证明具有正当性。

关于否决权改革的讨论相当少且具争议,但因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而又重启热度。

法新社报导,一位不愿具名、也非五常国的大使表示,这项新提案直接针对拥有否决权的美国、中国、俄罗斯、法国和英国,当他们选择否决安理会决议时,「将付出比较高的政治代价」。

然而批评者称列支敦斯登这项提案,「不过是程序改革」。

目前还不清楚这项改革是否会促使五常减少使用否决权、还是会更多动用否决权,因为当常任理事国提出有争议的提案,他们知道对手会否决,只为迫使他们更公开合理化自己立场。

根据这项2年多前首度被提出的议案内文,当1个常任理事国动用否决权后,联合国大会将在10个工作天内开会,「就否决权的行使进行辩论」。

这项提案获得美国在内约60国支持,然而这项改革提案快速获得支持,也令联合国普遍感到意外。

儘管英国和法国放弃共同发起,但将投票支持改革。

俄罗斯和中国都不是提案发起国。来自这两国的一位不愿具名外交官批评这项举措,声称将进一步「分裂」联合国。

列支敦斯登大使魏纳维瑟(Christian Wenaweser)表示,这项措施将「创造出新的程序」。他坚称此案并非针对任何国家。

魏纳维瑟说:「这不是针对俄罗斯。」儘管此案被搁置两年多,但最近因为莫斯科行使否决权、安理会未能採取实质行动制止侵略而又被重新讨论。

从美国的角度来看,很明显的,俄罗斯滥用否决权已有20年之久,这项提案目的在修补这一点。

魏纳维瑟表示,此案在于「提升联合国的角色,提倡多边主义,促进我们这些非否决权持有者、也非安理会成员,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问题上的发言权」。

然而这项提案不具约束力,也无法强制要求一个动用否决权的国家必须向大会解释其行动。

但一位不愿具名的大使透露,此举有助「阐明」否决权的使用,以及安理会内部的「制裁」行动。(译者:陈怡君/核稿:徐睿承)1110426

#否决权 #这项 #提案 #安理会 #动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