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一名2月大男婴猝死后竟被发现体内有毒品反应,检警追查其家中另有8名幼童同住、竟有4名大人吸毒,「有如人间炼狱!」幼童们不但全都被验出安非他命,且体重过轻、发展迟缓,社会局也紧急介入将幼童安置。弱小的孩童受虐时根本无力反抗或求救,极需要政府透过医疗、社政及检警三方合作建构完整的保护网,才能让他们安心安全地长大。
类似「毒窟养儿」这种悲剧是否有机会防患于未然?在中部某知名大型医院担任急诊护理师已12年的阿铭说,在诊间若遇到幼童受伤送急诊会先检伤,确认伤势,孩童到诊时若意识不清、模糊,他们就会验安眠药、酒精反应,且不需经过家属、陪伴人与父母同意,透过小便即可检验。
阿铭说,有些孩子过分安静,看到人就会怕、想躲,甚至身上有不自然伤口,例如手脚、背部、胸口瘀伤、菸疤等不自然外伤,或伤势出现在衣服盖得住的地方等情况,医院第一时间先处理伤势、联络社工,将伤势拍照纪录,并向陪同看诊者询问伤势原因。
阿铭说,幼童最常见的是肢体暴力的伤害,包含推挤、碰撞、呼巴掌、拳头揍打等动作,导致孩童身体与肌肉骨骼受损。因此医院在指导新人时会加强观念建立,如协助处理身体外伤伤口时,注意环境的安全与个案隐私,仔细检查伤口部位、大小及型态,使用比例尺及照相纪录于个人檔案,运用视觉类比量表(VAS)来评估疼痛强度等,都是现在标准作业流程。
高雄市家防中心儿少保护组社工督导张家榛分享案例指出,曾有一位年轻小妈妈,丈夫因案入狱,自己独力照顾2岁半的双胞胎及1岁幼婴。后来孩子的阿姨紧急通报,才发现3个孩子几乎全身伤痕,包含咬伤、齿痕等,紧急安置时孩子会出现紧张、歇斯底里的状况,令人忧心。
经过调查才发现,原来是家中仍有长辈同住,小妈妈因为丈夫入狱,加上隔代教养间观念差距过大,导致小妈妈情绪逐渐崩溃,罹患严重忧郁症,后续治疗期间她才透露自己曾一度想带着孩子走上绝路,幸亏家人发现紧急通报,才阻止了可能发生的人伦悲剧。
社工小琪说,每年看着许多孩子,经过各种折腾后被社会局带到中心等待安置,其中许多孩子来自毒品家庭。孩子们虽然身体不一定会出现外伤,但许多孩子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被「灌输」毒品,甚至一出生就有戒断症等问题,孩子目睹、接触父母施用毒品,让毒品在周遭变成再自然不过的事,长大后接触毒品的比率通常很高,类似案例一经通报,往往只能先走安置这条路,「先安置孩子,才有机会好好帮助父母亲。」
高雄市政府社会局家防中心于2014年就与高雄医学大学合作成立了「高雄市儿童少年验伤医疗整合中心」,是全国首创的儿童少年专责医疗机构,市府结合医疗、社政与检警三方资源共同组成儿少保护网络,社会局也鼓励民眾若发现有疑似儿少受虐或遭不当对待事件,可透过拨打113或110,及时救援受虐儿少。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