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会上周通过「气候变迁因应法」草案,拟在明天通过一读后付委审查,立委赖惠员今天邀请相关部会召开「气候变迁因应法」公听会,会中有人建议应设置专责研究机构,环保署副署长蔡鸿德表示,「的确有构想」,目前为环检所量能执行研究,希望能够成立环境研究院后设置科研中心研究如CCUS(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中的U(利用)。

气候法草案设定行政院永续会统筹各部会,但有环团认为应建立气候会报办公室,蔡鸿德说,如果能在现有的组织架构下调整就能达到目的,是否要再设气候变迁会报办公室或增加行政人力的投入可以讨论的;至于碳费如何徵收、费率订多少配套仍待徵求各界意见,不只要有学术单位、民间团体意见外,也要有产业的意见等。

外界质疑为何公民诉讼不入法,蔡鸿德强调,如果是环保署所属的法规如环评法、空污法都会纳入,公民团体可以以此要求地方政府执行,但气候法是政策目标,需要民眾共同完成,如何课责于政府可以讨论,目前气候法的设计是让民眾在前端有更多参与的机会,而不是后面的究责。

至于部分学者认为应包括电力业等应从直接排放徵收碳费,经济部次长陈正棋说,能源排碳主要为发电,而电业法28条要求电力业者应减碳,经济部也会要求台电减碳、相较于经济诱因更有效,至于排碳大户在如中钢、中油、台电的减碳等,目前列入经济部的每周报告事项。

台电代表说,目前推动以气代煤、以氨混煤、以氢混气及以氢代气等4阶段减碳作为;目前的碳捕捉技术则在台中有试办,希望在2025年前减量2000吨,2025至2035年减量100万吨,2035年会在燃煤电厂装设CCS、2045年会在燃气机组装设CCS。

中油代表说,预计明年会有4MW的地热发电,而另外要瞭解会有零碳氢能先从技术引进、法规完备,也会设置加氢示范站并研究液氢进口的可行性。

#气候 #减碳 #环保署 #蔡鸿德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