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旗下时政平台《半月谈》微信公号报导指出,近日,杭州、武汉、上海等地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开始要求核酸检测常态化,市民如果没有在规定时间内检测核酸,健康码可能被赋灰码,无法进出公共场所。北京也宣布,5月5日起将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工作。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这一行列,大陆网友们的聊天内容也出现「今天你核酸了吗?」、「隔日打卡不能忘,才能继续做朋友」等。
《半月谈》指出,当前,Omicron病毒引发的疫情多点散发,其高传染性、高隐匿性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挑战。一些已经实现动态清零的地区,为了确保「早发现」,要求进行常态化核酸检测,这不仅有利于復工復产,也是对全社会防疫成果的一种巩固。当然,当核酸检测成了一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员准备、物资保障、安全防护等工作就一定要做好,不能让服务措施「堵心」。
「一些地方核酸检测常态化,排队等待也常态化了,一排就是几个小时」,《半月谈》称,年轻人或许能忍耐,但上年纪的老人和需要就医的病人就很难适应;现场排队人贴人,又给疫情传播增加了风险。还有一些城市保障工作跟不上,包括试剂短缺,排长队的群眾只能临时找其他地区去做;或是检测人员没有换班,中午吃饭时间,被检测者还得继续在现场排队。有的地方工作做得不细,检测点工作时间几乎与正常上下班时间重合,甚至结束更早,上班族只能自费找其他检测点。还有一些地方政策通报不及时,政府已经要求48小时核酸改72小时核酸了,但公车、地铁等单位还没有执行……。
《半月谈》指,这些情况,让个别地方核酸检测的「好办法」成了被人吐槽的「糟心事」,影响了政策执行效果,造成了不良社会反响。核酸排查固然紧急,但一项牵涉眾多的公共政策发布,还是应该和群眾多商量,哪怕在一定范围内听一下群眾的意见。一方面摸索大家有哪些实际的需求,以便在推进过程中把工作做实做细;另一方面也是统一思想,让大家了解政府在用心用情做事,在落地过程中也可以少一些抱怨和阻力。承担核酸检测的企业,则需要加强人员培训、物资调配、风险预警,接受地方政府的质量控制、服务监管。
《半月谈》最后强调,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态势,对基层治理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凡事商量着办,尊重群眾的首创精神,才能真正把基层治理的活力释放出来。毕竟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是社区,而群眾才是社区的主体。面对狡猾多变的新冠病毒,要依靠强有力的行政力量,也要给基层一点灵活和韧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