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儿童感染COVID-19可能情况,高医医师李敏生今天说,发烧症状常见、不一定代表严重,呼吸急促才是重要指标;且染疫后4到6天是重要观察期,若退烧后仍未进食、未解尿,都是警讯。

国内COVID-19(2019冠状病毒疾病)疫情升温,今天又新增儿童重症。高雄市长陈其迈下午召开防疫记者会,并邀高雄医学大学附设中和医院小儿感染科医师李敏生说明儿童染疫注意事项。

大部分家长认为小朋友最怕发烧,看到小朋友发烧就会觉得严重、想要尽快就医,李敏生说,其实过去4个月儿童个案99.7%是轻症或无症状。最近慢慢看到北部医院开始有塞车的情况,要怎么不塞车,就要靠大家的智慧,从其他部分判定小朋友是否严重,「只知道发烧是不够的」。

李敏生指出,COVID-19中重症多有肺炎等情况,其最重要的表现是呼吸急促,反而不一定会有严重的发烧。呼吸急促如何判定,他说明,5岁以上孩童每分钟超过30次、1到4岁每分钟40次以上,就算呼吸急促。

李敏生说,一般儿童在确诊首3日状况平稳,第4至6日才更需要注意,尤其如果在退烧后持续活动力不佳,仍呼吸急促、喘、胸闷、胸痛,或超过12小时未进食或未解尿,都是警讯。

如何观察儿童身体变化,李敏生建议家长要写日记,每天2至3次记录孩子每分钟呼吸次数、体温、一天进食量和尿量、活力状态、呼吸时是否有胸凹、肤色或唇色,以及肢体是否冰冷。随着疫情流行,也发现愈来愈多原本没有确诊、但后来才确诊的个案,针对这种情况,日记可以协助在第一时间发现儿童异状。

李敏生也提醒,若孩童有唇色发白、意识不佳、呼吸困难,情况就相当就严重,应尽速就医。另外孩子若有抽搐等新发神经症状,不管有没有发烧,也都要注意有可能是COVID-19引起。

此外,若小朋友染疫后2到6周再次发烧,要注意是否有腹痛、腹泻、长疹子、眼睛红、头晕等症状,若有2项以上,就有可能是儿童多系统发炎症候群(MIS-C),一定要就医。

高雄市长陈其迈表示,小朋友染疫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烧,提醒所有家长,如果小朋友发烧,就不要到校,赶快到小儿科诊所就医,不能忽视有可能是COVID-19的影响。

至于居家照护期间小朋友如果要就医怎么办,陈其迈说,紧急就医可搭防疫计程车、家属开车或打119,一般像感冒的症状,白天上班时间可打给专责小儿科医师,晚上则可打居家照护专线,进行通讯诊疗。

#李敏生 #发烧 #呼吸急促 #儿童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