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中家扶中心目前寄养家庭数有51户,寄养父母55岁以上占半数,照顾者与寄养童的年龄落差大,形成祖孙照顾模式,南台中家扶主任王金敦表示,欢迎年龄25岁以上;国中学歷以上;有固定收入;安全与足够的家庭空间,邀请加入寄养家庭行列,5月21日将举办寄养招募说明会。
南台中家扶照顾的寄养童有百分之八十是6岁以下学龄前儿童,六成以上是特殊儿少,包括身心障碍、发展迟缓、学习/情绪障碍、过动疾患、生理缺陷等,目前寄养家庭数有51户,寄养父母55岁以上占半数,照顾者与寄养童的年龄落差大,形成祖孙照顾模式,相当考验寄养家庭的照顾能量,期待能有更多青壮年世代加入寄养家庭行列,让寄养童与寄家手足相伴成长,家人合作,共享家的滋润。
李善权与郭佩如夫妻,2005年开始担任寄养家庭,当时两位三十出头,两个孩子分别是三岁及一岁。佩如原本设定老二满一岁后要回归职场,后来决定自己带小孩,并一起带寄养童作公益,让孩子们相互有伴成长。
他们第一个照顾的寄养童是2岁,刚好与自己孩子年龄相仿,孩子们可以玩在一起,也帮三人买一样的衣服,出去就像一家人般。这位寄养童后来被收养,虽然离开寄家,在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以及寄家家人生日时,孩子都会写信或传讯息祝福,把彼此放在心上。
李善权表示,自己孩子很小就一起和寄养童长大,一起外出旅游上山下海,觉得就是一家人。少数时刻自己的孩子难免会有比较或是不愉快,他们都会耐心开导,请孩子设身处地着想,同理寄养童的背景和处境,互相包容。
「有些寄养童刚来到寄养家庭都不讲话、很沮丧,一个礼拜后可以和大家玩得很开心,知道是我们给足了孩子安全感,给寄养童有家的感觉。」当他们的孩子逐渐长大,也成为爸妈照顾寄养童的小帮手,家人合作。
有时妈妈在处理家务或全家外出游玩时,大学的哥哥和高三的姐姐也会帮忙照顾和安抚家中的弟弟妹妹,下课回家也会抢着跟年幼的弟弟妹妹玩,增加寄养童与人的互动能力,因为家中孩子对寄养童的接纳和共同投入照顾,让他们有更多力量为寄养童付出,至今投入寄养家庭服务17年,照顾过15名寄养童。
「小恐龙」是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孩子之一,会取名小恐龙,是因为这孩子就像颗不定时炸弹,情绪大起大落,换了许多寄养家庭都照顾不来,最后由他们接手。
小恐龙当时八岁,因为童年的创伤,会自残、撞墙、长时间高音频尖叫,多次让邻居及警察关切,有次晚间在家中小恐龙情绪上来,扯掉窗帘布,疯狂对着窗口大声尖叫,试图自残和攻击人。
郭佩如奋力从后面抱住,一直说「你冷静一下,我们很爱你,很在乎你。」花了一番功夫,小恐龙冷静下来了,大人小孩都轮流给小恐龙一个抱抱,让小恐龙知道有全家人一起爱他。
南台中家扶主任王金敦表示,寄养家庭常需因应孩子不同的状况给予不同的协助,尤其寄养童多有身心创伤带着复杂议题,青壮年寄养家庭的加入有必要性,透过家人合作,寄养童有寄家手足相伴成长,享受被爱的感觉。欢迎年龄25岁以上;国中学歷以上;有固定收入;安全与足够的家庭空间,邀请加入寄养家庭行列,5月21日将举办寄养招募说明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