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有疫情,外有俄乌战事,大陆经济内外衝击可谓不小。不过,大陆官媒《经济日报》刊文提醒,随着中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从要素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许多经济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也会伴随经济发展的新情况、新趋势、新特点发生改变。如果继续用传统的观念来看待和分析问题,继续用高速增长阶段的逻辑来解读经济指标和经济资料,无异于「刻舟求剑」。

文章称,今年一季度,大陆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1%,明显快于第一产业投资6.8%的增速,也快于第三产业投资6.4%的增速。不过,与第二产业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形成对比的是,长期以来与第二产业投资密切相关的钢材和水泥产量同比下降。

文章认为,钢材、水泥产量增速与二产投资增速「不匹配」,引发质疑中国经济发展的声音,但资料不匹配的背后,恰恰反映中国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进入高品质发展阶段,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和过去高速增长阶段相比有了新变化,经济结构明显优化。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投资对钢材、水泥等大宗原材料的带动作用相对较弱,出现投资增速与钢材、水泥等产品产量增速不同步的现象,也就不难理解。

文章还举例,例如用电量、铁路货运量和银行中长期贷款等实物量和金融指标的变化与经济走势密切相关,过去往往被视作观察大陆经济走势的重要风向标。但是,随着大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工业和服务业增长带来的用电量需求发生变化,铁路货运量在全社会物流总量中的比重也在悄然改变,这些指标与整体经济的运行态势之间的关系也会逐步产生变化。

文章认为,如果只盯着个别指标的变动情况作判断、下结论,恐怕只能得出有偏差甚至错误的结论。只有深刻厘清各个经济指标的内涵,探寻各个经济变数之间的关联和规律,把经济指标的变化放在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全域中,更加全面、科学、理性地分析研判,才能真正把握经济指标波动的内在特徵,得出关于中国经济高品质发展的科学准确结论。

#经济指标 #产业投资 #钢材 #中国经济 #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