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逢牡丹社事件148周年,牡丹乡公所遵循传统举办系列纪念活动,但不同以往,今年特别请部落艺术家雕塑「aruqu头目父子像」,并将其伫立在牡丹社事件纪念公园内,盼透过艺术品增添场域氛围感,同时也尝试为自己发声。
牡丹社aruqu头目父子像的介绍写着,「由牡丹社原住民华恒明、华伊达父女绘图设计,以花岗石雕刻制作而成,以纪念排湾族人勇敢捍卫家园的坚定决心,与誓死抵御外敌的不朽精神」,公所表示,这段言简意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设立石像的初衷。
乡立图书馆馆长何凯琳指出,原住民都是口传歷史,文字记载很少,加上当时日人又祭出禁口令,许多长辈都不敢讲,导致目前大家所见的牡丹社事件相关史料多为日方所记载,换言之,现在留下的史实是以日本观点为主,描述的几乎是当地原民与日本琉球人起衝突、54名日人被杀等。
「我们也很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事。」她说,战争是双方的事,但截至目前,这场战役似乎只有日本的声音,对部落族人来说,这段史实好像因当时的政策问题,被消音、被消失了,如今实在很难找到能以原民角度看这件事的史料。
不过,公所不放弃,从眾多史料的蛛丝马迹中找到aruqu头目父子的英勇事蹟,进而请部落艺术家将其雕成石像,透过艺术呈现出对歷史事件的话语权。华恒明指出,aruqu头目父子并无留下画像,但这座石像有如原民尊崇的图腾,虽抽象但力量十足,艺术创作非摄影讲求真实,而是缅怀先人的精神象徵。
1871至1874年,从琉球漂民船难到日本出兵攻打台湾的一连串歷史事件,史称「牡丹社事件」,为涉及台湾原住民族、中国及日本多方面的国际事件,也是改变台湾歷史走向,台湾近代史上重要的歷史事件。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