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导称,这一预测数据并未得到官方层面的证实。此外,在国家医保部门等机构工作之下,大陆核酸检测价格已经进行了数轮下调,目前单人单管检测的价格已经由疫情初期的200元左右降至20元左右,多人混检价格则降至4-5元/人,甚至更低。
但不管核酸检测价格如何下调,相关成本终究还需有人承担。「扩围加密」且基本对参与民眾免费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到底是谁在埋单?
上述研究团队称,一个被遗忘、但至关重要的测算前提,是常态化核酸费用约80%由医保负担,各级财政仅需支付约20%。而大陆医保仍有3.6兆元「余粮」,足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
第一财经报导,不过,目前除了广东等少数省分和城市之外,目前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城市,多是由地方财政来负担相关支出,医保基金只负担符合相关规定的那一部分。
此外,医保基金是人民群眾的「看病钱」「救命钱」,地方上如需大规模使用,势必要经过监管部门的授权和许可,且要考虑基金的可持续性问题。
报导称,也有城市在大规模核酸检测时,一度使用了医保基金来支付,但后来主动停止了这种做法。
核酸检测费用如何支付?多地方式不一。
华创证券上述研究报告称,从深圳、青岛、宿迁等地的规定看,70%~95%由医保报销,财政负担仅约2成。
广东省允许,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的省内参保人费用,纳入医保基金,按一级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支付,其余由各级财政承担。
第一财经报导,从多地医保局了解到,像广东这样将医保基金用于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地区是少数,大陆大部分地区仍然是由地方财政来负担「大头」,依据是《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关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
这分《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应检尽检」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开展常态化核酸检测之后,对于民眾来说,「应检尽检」「愿检尽检」均是免费。
第一财经查阅地方常态化核酸检测文件时发现,大部分城市并没有明确核酸检测的成本如何支付。
中国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廖藏宜表示,医保基金承担了疫苗的费用,但从全大陆来看,并没有承担核酸检测的费用,常态化核酸检测的费用主要是由地方财政支付,医保在核酸检测方面的规定是报销确诊病人,疑似病人的检测费用,住院病人进医院时只报一次检测费用,仅此而已。这些核酸检测的费用对医保基金的影响有限。
第一财经报导,一位医保业内人士表示,确实有地方政府和医保部门商量,用医保结余来支付全员核酸检测的费用,按照医保规定,发热门诊的核酸检测费用按次报销,住院只报一次。「全员核酸等于将核酸检测当诊疗项目次次支付,这不符合当前医保的相关规定,也侵害了参保人的权益」。
从地方医保基金的实际情况来看,一些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医保基金在承担大规模核酸检测费用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