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迁因应法草案日前通过立法院委员会初审,但目前仍对多个条文仍有疑义,绿色和平、欧洲商会-低碳倡议行动及商业周刊今天举办「台湾碳定价策略 迈向全球净零」,环保署官员表示,碳费是经济工具而不是财税工具,现在做的为与国家减量路径扣合,也会检视邻近其他各国策略,并执行衝击评估包括徵收对象、总体经济、物价衝击等,也要合乎环境有效、公平性等,随时间递增等也一定会放进来。
欧洲商会-低碳倡议行动主席 Giuseppe Izzo 说明,根据联合国的最新报告,人类在应对气候变迁仍需要很大的努力,但台湾政府在今年提出净零路径以及讨论气候变迁因应法草案无疑是一大进展。全球加速转向净零,必须要建立在以市场基础的机制下进行,而其中最关键的便是碳定价机制。碳定价将能促使更多低碳解决方案出炉,但是如何设计和实施一个有效的碳定价市场将是极其复杂,这需要产业的积极参与以及国际相互合作才有可能实现。
绿色和平东亚分部执行总监施鹏翔表示,绿色和平肯定目前台湾政府准备将碳定价纳入《气候变迁因应法》中的作法,这将坚定臺湾迈向净零的脚步。然而,在目前政院规划的碳费中,仍缺乏关键的两大要素,包括碳定价的预期减量目标,第二为长期管理考核机制以及费率调升规划。
环保署环管处暨气候变迁办公室主任蔡玲仪表示,此次修法增加徵收碳费机制,并将採先大后小、分阶段徵收等模式,而碳费将用来优先协助辅导奖励等;至于外界关注的费率政策目标为「减少排放」、「促进低碳发展」,费率设计将採「减量成效」及「邻近国家基准点参考」,并评估对徵收者、产业、总体经济等物价等衝击,并且要兼顾有效环境、公平性等原则,而「随时间递增的趋势一定会放进来」。
至于课徵对象,蔡玲仪说,原则上会纳入直接排放2.5万吨以上的企业,但其他相关的标准也在盘点中,如果企业可以提出符合国家路径的减量计画也能有优惠费率,但要有感及减量够多才能适用优惠费率;她强调,碳定价是是重要但不是唯一的工具,预估今年年底前气候法完成三读,预估2024年起徵碳费。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