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拜登再次公开发言将出兵保卫受到中共武力侵入的台湾,再度引起国际媒体与专家们的议论。虽然白宫与拜登本人一如往常地对外声明美国的「一个中国政策」没有改变,但拜登多次在对台政策上抛弃「战略模糊」让许多人纳闷这到底是何用意。美媒《纽约时报》认为,事情没有外界想像的那么严肃,拜登也许只是根本没有把这些发言当回事。

《纽约时报》指出,随口说出与美国政府的官方政策有落差的言论,已经成为拜登总统任期的特色,而非缺陷。周一拜登再次证明了这一点,他摒弃了数十年来的「战略模糊」,表示他将会在军事上保卫台湾不受中国大陆的攻击。当他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时,白宫就会派出例行的善后小组,假装他没有真正说出他所明确表达的意思——或者即使他说了,也不真正意味着政策的改变。但是不久后,拜登若无其事、毫无歉意地走出去,把同样的事再做一遍。

这样的事例不是首次:先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然后再让幕僚们事后把话再圆回来。今年3月他说俄斯总统普丁是「战犯」,幕僚们马上解释这只是他的观点,并非法律上的结论。几天后他又说,普丁「不能继续掌权」,幕僚们又说,这只是一种看法,不是呼吁政权更迭。

这篇评论分析说,拜登当选总统以来已经3次谈到要在军事上保卫台湾,不像其他总统都对此保持模糊的态度。但连讲3次之后,白宫为他打圆场就更难说服人了。前总统欧巴马的高级顾问戴维.阿克塞尔罗德说,「拜登总是比大多数政治人物更愿意公开自己的想法」,跟幕僚分享想法有时是缺点,但真诚也是个优点。

文章指出,了解拜登政治生涯的人不会对这些事感到意外,多年来他在华盛顿政坛简直就是口误的代名词。「口误机器」是对他常见的描述,有时带着感情,有时带着嘲笑。但是,与参议员甚至副总统的行为相比,总统的自由发挥带来的后果严重得多。相较于那些曾让拜登陷入争议的言论,犹如专栏作家麦可.金斯利曾对「口误」所下的经典定义:「是指一个政界人士说出了真相──那些显而易见却不应该说出口的真相。」

拜登在东京的即兴发言在华盛顿引起了不同的反应,文章表示,一些政治领导人称讚他对盟友的坦诚支持,而另一些人则讽刺他无视纪律。有些人认为拜登在恢復更传统、更负责任的外交政策上迈出一大步,但他们仍然对总统与他的幕僚间脱节的情况感到不安;也有人指责拜登的助手不支持老板的表态,反而加以削弱,拜登应该把这些幕僚全部解雇。

文章最后说,这样的事情似乎不会在近期发生,拜登的助手对他的谈话后发表澄清声明大概是获得了他的允许,至少是默许。但这种做法也未能起到劝阻的作用,而且,无论是好是坏,似乎在短时间都不大可能有效果。

文章来源:拜登称将在军事上保护台湾是口误吗?

#拜登 #保卫台湾 #口误 #白宫 #战略模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