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报导,中国多地医保部门近日陆续收到国家医保局抄送的一份函件,明确提出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不符合现行医保政策规定,要求相关地区立即整改。
报导引述一名医保业内人士表示,近日「南方某地」向国家医保局请示是否可用医保基金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费用,国家医保局办公室回覆这种做法「不符合现行规定」。
据报导,由于当地医保基金结余量非常大,在抗疫这两年间,当地允许医保基金用于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的费用。
一名地方医保部门负责人表示,一些地区虽然曾经出于「应急」有过使用医保基金进行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做法,但后来主动叫停,改由财政负担。
根据「2021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2021年末,中国医保基金累计结存人民币3.6兆余元(约新台币16兆元)。而支付大规模人群核酸检测,并未在医保待遇清单。
中国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此前下发意见提出,「应检尽检」的PCR所需费用由各地政府承担,「愿检尽检」所需费用由企事业单位或个人承担。
综合陆媒报导,中国本月初下令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检测「採样圈」,多地大举招聘检测人员、设置PCR採样点,规定民眾每隔2至7天要做一次检测,引发将拖垮财政争议。
据专业机构估算,中国常态化检测恐年耗1.45兆元,相当于2021年GDP的1.5%。
中国地方财政收入4月骤降40.4%,多城财政收入大幅负增长,部分区域甚至出现「负收入」。除了疫情导致收入骤降,4月起实施增值税「留抵退税」也是主因。
除了减税降费刺激经济,中国在今年度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全年1.5兆元的留抵退税,利用退税增加企业现金流,解决小微企业资金难题。
据报导,光是4月实施首月就退税8015亿元,相当于去年同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37.5%。
另一方面,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的收支平衡压力更大。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23日撰文指出,一是常态化核酸检测加大地方财政支出压力;二是各地安排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中低收入人群纾困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出规模;三是稳增长必要性进一步加大,发放消费券、推动基建全年增速维持较高水准需要增量资金。(编辑:杨升儒/邱国强)1110525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