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际间陆续有微塑胶入侵人体的相关研究发表,绿色和平在去年发起台湾「保育类野生动物的微塑胶污染」研究调查,今天指出金门独有的「欧亚水獭」,其排遗和生活的水域,包含观光热区太湖流域,近8成的水獭排遗检出微塑胶。
绿色和平在去(2021)年十月间前往金门,调查目前在当地仅剩不到200只,在「台湾陆域哺乳类红皮书名录」中列为极度濒危(CR)保育等级的「欧亚水獭」是否受塑胶污染影响。
在中兴大学、台湾大学研究团队协助下,以尼罗红染色法搭配肉眼使用立体显微镜检视,并透过拉曼光谱及傅立叶转换红外线光谱仪抽样分析塑胶材质,发现水獭排遗及其生活的水域中所发现的塑胶,有将近一半是塑胶碎片,其次是塑胶颗粒,材质种类则包含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氯乙烯(PVC)等,检测出的塑胶材质常见于食物包装袋、宝特瓶、食物托盘等人为制造的一次性塑胶,可能是在裂解后透过水或空气进入动物栖地。
且水獭栖息的太湖流域作为供应金门重要的民生用水及农民灌溉水源之一,其塑胶污染的含量为平均每公升36颗微塑胶,相当于当地居民平均每喝一杯水,就可能摄入9颗微塑胶。
调查发现,水獭栖地和人类生活领域高度重迭,越靠近人为活动密集的区域,微塑胶的污染情形也更严重。绿色和平减塑专案主任唐安忧心表示,这次结果比预期的还要严重,可见除了台湾本岛,金门也面临塑胶危机。中央和地方政府都应慎重看待此次检验结果,环保单位应该要规划一次性塑胶和包装的减量时程相关措施,从源头控管,设定塑胶生产的上限,才能避免更多珍贵动物和栖地持续遭受污染。
绿色和平发起的这项调查,每样物种都与长年研究这些生物的专家学者团队合作,这些动物不仅是臺湾重要的保育类物种,也分布在臺湾各地,生活在不同的栖地,将使塑胶入侵自然环境的研究范围更加完整。目前已公开臺湾水鹿与金门的欧亚水獭,之后将陆续发表黄喉貂、石虎、樱花鉤吻鲑与臺湾黑熊等调查结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