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零食饮料业者迈大(Mayora)表示,没有看见民眾消费力减弱的现象。迈大在2021下半年调涨售价,基本上业绩没受到影响,尤其是在斋戒月期间更是如此。

上周,当地政府取消了饱受全球争议的棕榈油出口禁令,同时,也把能源补贴金提高240亿美元希望能稳住燃料成本。面对取料成本大增,印尼许多零售商不得不把上涨的部份转嫁出去,但家庭需求依然强劲,通膨也在当地央行2%到4%目标区内游走。

韩国政府则是祭出电费冻涨政策,也为三星电子以及现代汽车等大型企业提升一些全球竞争力。同时,电费不涨价也可以让当地家庭省下不少荷包。不过,国营的韩国电力公司,却处于亏损创新高的窘境。

从以上可以看出,在万物齐涨下,民眾或小型企业主本来要增加的开销,顺势转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由当地政府来承担,并想方设法用各种政策来解决通膨问题。

和印尼一样採取出口禁令的印度,在5月份也禁止小麦出口,因为天候炎热大大影响产量,使得印度国内售价创下歷史新高。同样在马来西亚,本周表示将从6月起,暂停每月出口360万只鸡,直到鸡价稳定再说。

为抑制物价大涨,大马政府也双管齐下,实施燃料油与食用油补贴金政策。调研单位Capital Economics认为,马来西亚补贴重质燃料油以及运输费,当地通膨可望下降大概1.5%。而4月份,马来西亚通膨仅2.3%。

跟亚洲各国相比,西方政府不太喜欢直接介入市场运作,就像亚洲惯用的价格冻涨或禁止出口等。因此,导致美英通膨失控并屡创新高,不仅零售商利润被侵蚀,消费者的购物能力也变弱。

欧美各国控制大涨的通膨,习惯使用货币政策为主要工具。所以,包括美国、英国以及加拿大等现在才会频频升息。反观亚洲大部分国家,比较没有通膨飙升的现象,利率也不急着跟随欧美起舞。

像泰国整体通膨才刚刚超过当地央行1%到3%目标范围,同时,泰国央行也表示,会继续维持宽松货币政策帮助经济成长。不过,当地许多零售商因无法顺利转嫁多出的成本而感到苦恼,认为政府光有政策还是不够。

泰国鲜果出口商Chotakkarasup指出,通常在榴莲产季时获利颇丰,但现在碍于成本提高,进而获利遭压缩,所以决定新接的订单不得不涨价,否则快活不下去。

至于美国主要零售业者,Walmart、Target还有Kohl's等,也因为经营成本不断增加,日前公布的财报都不怎么样。以全球最大的Walmart来说,最新季报营收优于预期但获利却不佳,因为都被大增的油价、仓储费用还有员工薪资等给吃掉了。

#通膨 #亚洲 #欧美 #当地 #大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