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海基会26日公布的新闻稿,顾问建议,俄乌战争与美中博弈结构可能改变中国大陆产品出口到美国或欧洲等国的难度,儘管美国为解决通膨可能调降对中部分货品关税,但科技与金融制裁则不会改变。

因此,中国大陆不能像过去完全依赖出口,势必要往内需与消费发展。台商应掌握中国大陆内需能量的变化,是否有提振内需的政策推出。影响内需的政策,例如:疫情的管控、能源供应的稳定、房地产的前景、对大型科技业的监管、税赋的调整等,都是需要持续关注的议题。

值得注意的是,东协成为中国大陆今年第一季出口的主要贸易伙伴。顾问分析,美中贸易战持续,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经济区域正透过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抗衡美国的贸易制裁,透过中国大陆边境省份云南、广西等地正进一步快速扩大RCEP会员国间的贸易往来,建议台商留意此趋势。

在产业发展面向,围绕「碳排放」政策的新能源产业将成为重点。中国大陆已选定7大城市试行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未来可能跟随欧美脚步实施「碳关税」,在加强环保排污「绿色制造」的要求下,台商可逐步将产业与中国大陆供应链结合,包括绿色节能、循环经济、碳排放交易等「绿色环保」产业是台商未来的发展机会。

除了「绿能产业」,顾问也提醒,中小规模科技制造业将会是中国大陆未来重点扶持对象,尤其是具研发与创新能力的「专精特新」企业。建议在陆相关产业台商掌握局势变化,关注对岸经济趋缓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与措施。

针对通膨问题,顾问表示,俄乌全球农粮食品价格持续上涨进一步推升通膨,建议台商要为高通膨时代做好准备,在中国大陆从事农粮畜产食品加工的台商,可把握高单价、高品质、具健康认证的食品加工业开创品牌商机。

#全球 #中国大陆 #顾问 #海基会 #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