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在珠海、上海等地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援下,如期完成了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4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任务。5月24日至27日,两岸台商台胞先后前往维拉坝珠海社区、怒江减贫交流中心、三河片区乡村振兴示范点、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姚家坪管护区、怒江州职教中心等地,瞭解怒江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成果。
珠海市与怒江州对口帮扶建成的集文化、教育、卫生、市场等一体化的泸水市大兴地镇维拉坝珠海社区,兼具民族特色与现代化设施,各族群眾在这里生活。两岸台胞一行人参观了村史馆,瞭解易地扶贫搬迁始末,从条件艰苦的山区到现代化住宅小区,其中的变化翻天覆地。而搬迁后续扶持帮扶措施精准有力,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扶持项目火龙果基地、绿通配送车间,让搬迁居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完全以现代化小学标准建设的格力小学让搬迁户子女实现了就近入学,和城市里的孩子们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
台胞郑清传在1994年第一次到访怒江后,曾多次回访,每一次都感受到了怒江的发展变化,他认为怒江发展农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以把我们怒江傈僳族早期刀耕火种的那种有机蔬菜,打造成怒江的名片,独树一帜,好好发展」。
作为制茶专家,台胞谢守义希望通过此次机会,与怒江茶叶种植行业交流经验,「我觉得国家对怒江的支持度很好,因为外面现在过度开发,生态的产品不好找。所以怒江的发展慢一点,反而是更好,因为它保持了大自然赋予的生态优势。」
位于怒江河谷的百花岭傈僳音乐小镇,保留了完整的傈僳村貌,吸引游客的除了傈僳族原生文化、民俗风情,还有傈僳人家的好客热情。大陆国家级非遗项目傈僳族民歌《摆时》、傈僳族刮克舞、期奔弹唱,让台胞领略了独具云南特色的民族文化魅力。
身处高黎贡山腹地,本来是难以发展的小村子,却别出心裁用「观鸟经济」、生态产业走出自己的发展路子的三河村,在乡村振兴上走在了前列。富有魅力的民族文化在传承的同时,撑起一座音乐小镇,迎接八方来客。怒江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瑰丽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有效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稳步前行。
5月27日,活动在怒江落幕。参访团团长、大陆全国台企联副会长、昆明台协会会长、云台文旅集团董事长勤彭蓁说,她到云南10多年,还是第一次到怒江,之前印象中的怒江总是与偏远、贫困、落后连在一起;本次活动,她率两岸近30位台商和会员首次来到怒江,将积极开展绿色能源、绿色产业和文旅方面的投资合作,打造美丽新怒江。
「巩固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两岸台胞云南行活动,由云南省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和怒江州人民政府主办,怒江州人民政府台湾事务办公室、昆明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云南省海峡两岸交流促进会承办。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