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元旦,很多鸡排店都涨了,只是当时我们认为原物料价格起起伏伏,暂不调整市价⋯⋯。」语气中,43岁的李存祥满是无奈:「但到了4月,真的,撑不住了。」

他是知名连锁品牌派克鸡排的创办人。前些日子,派克鸡排涨价的消息成了热门话题,脆皮鸡排从一片70元调涨为75元,多数双北门市更涨到一片80元,「我们的标准是涨5元,从70涨到75元,但如果加盟主的房租在5万以上,或人事超过3个人,可以多涨5元。」李存祥解释。

李存祥数字背得很清楚,从去年11月到今年1月,塑胶袋、纸袋陆续涨价,涨幅分别为10%、20%。今年,进口的椒盐调味原料至今已涨10%,麵粉涨20%、食用油涨40%,「最后让我们撑不下去是鸡肉价格,跟过往比,涨了5~6成。」

「以前一片鸡排成本大概33到35元,现在直接跳到55元。」派克鸡排比很多业者多撑了3、4个月,他不讳言由于确实已到入不敷出的程度,考量营运问题,不得不涨,「老实说,(这样的调幅)对我们来说没什么帮助,只是希望让大家不要做白工,至少打平……。如果反映到可以赚钱的价格,可能一片要90到95元。」

一片80元鸡排的背后,是「看回不回」的食品原物料价格飙涨,而势如破竹的涨价势头,则来自正横扫全球的粮价新风暴。

催动李存祥忍痛涨价的最后一根稻草「鸡肉」,并非这场风暴的核心,鸡肉的重要成本是饲料,而饲料的八成原料为黄豆、玉米。另外,炸鸡排少不了的麵粉,主要原料是小麦。黄豆、小麦、玉米,这3个被简称为「黄小玉」的国际大宗物资价格,早已狂飙一阵子。

翻开农委会农业统计资料,黄小玉的进口单价从去年开始明显起涨,特别是俄乌战争爆发,更让台湾今年3月黄小玉的进口量翻倍暴衝,价格也月增4%至近12%不等。其中,黄豆、玉米4月进口单价,更分别来到每公斤新台币20.5和11.26元的高点,若以去年全年均价来看,这两项作物的进口单价仅在17元和9元左右。

由于玉米和黄豆,正是鸡、猪饲料的主原料,这也推升了台湾白肉鸡和毛猪价格。依据农委会数据,今年5月白肉鸡、毛猪(未经屠宰分割处理的猪),每公斤平均价格分别约来到逾60元,以及84元的相对高点,与俄乌战争开打前的今年1月价格相比,白肉鸡3个月的涨幅达到9%,毛猪更达10%。

「政府很有诚意,5%的营业税都减掉了(编按:指免徵大宗物资黄豆、小麦、玉米5%营业税)。」业者普遍表示,政府虽未明文祭出「冻涨令」,但行政院高层今年来确实经常走访各家食品厂,「多多少少,暗示不要涨价。」

只是,政府的美意赶不上国际局势的变化,业者计算:「5%的营业税,已经完全被台币贬值抵销了。如果原料涨一个月,大家可以忍,但如果是长期,经营确实会有问题。」一位不愿具名的食材大厂高层透露,「价格冻涨的压力锅,两个月内恐掀开!」

这场被国际称为「粮食危机」的完美风暴,到了台湾,虽不致吹出「缺粮」麻烦,但从各家业者一一摊开成本结构、大吐苦水来看,终端食品的价格上涨压力锅,恐真的进入掀开锅盖的倒数阶段。

文章来源:阅读全文
(图/今周刊提供)
(图/今周刊提供)
#数字 #涨价 #黄豆 #李存 #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