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伟指出,鸿海全球共有137个厂区/办公室、涵盖24个国家地区,得以弹性调配产能及资源,这样的优势在疫情期间更为明显。鸿海EMS去年全球市占率自40.9%升至42.9%。其中,伺服器营收约占1兆元、占台厂比重达近5成。
电动车客户基础持续扩大、建构产业链,MIH联盟会员数截至30日已达2360家,横跨64个国家地区。半导体方面布建多元产能、完整上下游产业链,新世代通讯持续进行资源整合,深耕B5G车联网技术,并对元宇宙展开布局。
而鸿海过去一年加速F2.0数位转型升级,效益持续发酵,如透过採购供应链数位化,使工厂库存水位降低15%。透过S/4 HANA数位核心,MRP加速月结速度达50%、加速月末库存结算效率达80%。灯塔工厂逐步运作维护,目标超过50座。
刘扬伟表示,上任董事长3年以来,虽然整体环境先有国际贸易关系紧张、随后又遇上疫情衝击,但并未影响鸿海成长脚步。但鸿海过去3年营收年复合成长率(CAGR)达4.2%、获利年复合成长率达7.8%,要感谢全体员工努力及股东支持。
鸿海过去3年在电动车方面,已完成0到1的建设与布局,搭建了一站式服务基础、提供开放平台、建立营运本地化(BOL)商业模式。目前在台湾、中国大陆、东南亚、中东、欧洲、美洲都有合作伙伴,让全球看到鸿海发展电动车的创新模式与竞争力。
半导体部分,鸿海在对标3+3发展策略上逐步推进、成果陆续呈现,除了关键晶片产能已依需求逐步扩增外,也持续聚焦车用半导体开发,包括与车厂共同设计车用微控制器(MCU)及系统单晶片(SoC)、车用电源管理晶片。
此外,鸿海研究院投入未来5~7年次世代技术,将是鸿海长期发展半导体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3年,刘扬伟指出,鸿海全球电动车布局将持续有序发展,客户会越来越多元,从新创车厂开始,也会新增传统车厂。
刘扬伟表示,鸿海全球整车制造产能会逐步建立,关键零组件及软体目标布局也会搭配整车进度逐步落实。目标2025年全球市占率能达5%、电动车产业营收规模达1兆元,每年电动车出货量达50~75万台。
而半导体各个专案未来3年均将陆续开花结果,包括MCU、光学相控阵列(OPA)的光达(LiDAR)及1200V/800A的功率模组,均将于2024年量产。碳化硅(SiC)元件将应用于车载充电器、充电桩等,目标在2025年车用小IC都能有鸿海自有方案供客户选择,并透过自有产能、自有设计产品,目标成为首家提供不缺料供应能力的EMS厂及车用次系统厂。
B5G次世代通讯方面,刘扬伟指出,在鸿海研究院统筹设计下,已正式投入低轨卫星领域研发,包括LEO卫星通讯酬载自主研发、自建地面接收站。
最后,刘扬伟预告10月18日将举办第三届2022鸿海科技日,除了展示量产版的Model C,会另外推出2款全新设计的新车款,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的车款。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