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长王毅周六(6月4日)结束对东帝汶的访问,给中国外长史无前例的旋风式南太平洋8岛国之行画下句号。据美国之音报导,王毅此行虽然与所访国家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协议,但是另一项涉及10国的区域警务、安全、渔业、数据和自由贸易区的协议却遇阻。
东帝汶是王毅八国行的最后一站。他首先在东帝汶首都帝力与东帝汶总统奥尔塔(Jose Ramos-Horta)举行了会晤,随后又分别与总理鲁瓦克和外长阿达尔吉萨举行了会谈。访问期间,双方就民航、农业以及扩大经济和技术合作等议题签署了一系列协议。
王毅在抵达东帝汶之前,曾对即将举行大选的巴布亚纽几内亚进行了一次简短的访问。巴纽总理詹姆斯∙马拉佩(James Marape)表示,王毅访问期间,双方的讨论主要聚焦于一个双边自由贸易协议。
中国已经是巴纽的主要外资来源,而且进口巴纽很多的天然气、矿产、木材和其他产品。中国和澳洲正在争夺巴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
马拉佩总理声称,巴纽要将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的经济转变成出口利润更丰厚的加工产品,他也因此寻求更多来自中国的投资。「中国和巴纽正在整理中巴自由贸易的安排,」马拉佩对记者说。
王毅对太平洋岛国的穿梭访问以及北京在当地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引起这些岛国传统盟友澳洲的高度警觉。刚刚上任十多天的澳洲工党新政府派出新外长黄英贤(Penny Wong)也对三个王毅访问的南亚岛国进行访问,力求巩固澳洲与这些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黄英贤在访问萨摩亚时,宣布向该国捐赠一艘新的巡逻艇,以取代去年触礁搁浅而无法修復的一艘巡逻艇。
黄英贤在萨摩亚会晤了该国总理菲娅梅∙内奥米∙马塔阿法(Fiame Naomi Mata’afa)后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表示,澳洲尊重主权国家自主作出安全决定的权利,但她强调,这些决定「有可能影响整个地区安全安排的性质,因此对这些事情进行集体磋商是重要的」。
黄英贤还分别访问了王毅此行也访问的斐济和东加。
王毅此行曾准备与南太10个岛国签署一项包括安全和渔业等多项议题在内的多边协议,但是却发现无法在这些岛国间就这一协议形成共识。不过,他还是与他访问的多个国家签署了多个双边协议。
王毅出访前,中方外交官将一份中国与10个南太岛国签署的包括警务、安全、渔业、数据和自由贸易区等议题的协议草案交给这些国家传阅;但是草案中有关安全的议题引起某些国家的关切,另有一些国家担心经济上与北京走得太近可能引发与美国及其盟友的摩擦。
王毅周一在访问斐济时,曾与南太10个岛国的外长举行视频会晤,最后决定延后考虑这一协议草案。
萨摩亚总理菲娅梅认为,虽然萨摩亚与中国签署了一些双边协议,但该国并未赞同签署范围广泛的该地区多边协议,至少没有立即赞同。她表示,萨摩亚以及地区其他国家在作出决定前首先需要就这个问题自己先讨论一下。
美联社引述斐济总理弗兰克∙姆拜尼马拉马(Frank Bainimarama)更为直白的话说,「太平洋需要真正的伙伴,而不是超级关注权力的超级大国。」
王毅对巴纽的访问曾遭到该国反对党领导人、前总理彼得∙奥尼尔(Peter O’Neill)的批评。「现在不是外国政要访问的最佳时间,」奥尼尔说。「政府也不应代表国家签署任何协议」。而巴纽总理马拉佩警告反对党,不要在王毅访问问题上「玩弄政治」。
王毅在与巴纽外长埃奥(Soroi Eoe)举行的联合记者会上,否认中国打算与南太平洋国家签署区域性的安全协议,「至于有些媒体报导说中国要与所有的国家签署区域安全协议,我要告诉你,这是虚假讯息。」埃奥则证实,中国提议的与南太10国签署的范围广泛的合作协议已经暂时被搁置,「与中国签有双边协议的太平洋岛国决定将这一讨论延后到明年。」
王毅在访问巴纽期间,还对中国与澳洲关系如何改善的问题发表了看法,声称中澳关系重启需要「具体行动」,而且不能让其「自动驾驶」,「中澳关系过去几年发生困难的关键是澳洲某些政治势力坚持将中国视为对手而不是伙伴,将中国的发展视为威胁而不是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