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大规模开发离岸风电,但环境正义基金会与绿色和平等环团今天指出,迈向净零所需的种种海洋利用,如离岸风电或海洋能等,如未经完整科学调查和评估,可能反而造成更大的碳排放量,也会对海洋生态系造成难以回復的伤害,不仅应于气候变迁因应法中肯认海洋减缓、调适功能,也应将减缓、调适气候变迁视为海洋保育法中海洋保育、復育的目标,以划设海洋庇护区,落实永续的海洋治理。

近日我国立法院密集讨论气候法及海保法,但环团认为,气候法仍忽视自然为本解决方案,海保法讨论也缺乏气候的思维,自然生态系作为较低成本、兼顾公平正义的气候危机解决方案,近年在国际上多受提倡,如联合国气候变迁专门委员会(IPCC)在气候变迁第六次评估报告,阐明需保护30%以上的地球面积,以维持自然生态系在气候韧性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环团提及,据美国大气及海洋总署研究,沿岸蓝碳生态系的碳吸存效率是热带森林的3至5倍,对于移除大气中的碳有显着贡献。当受到开发行为干扰时,其吸碳功能不仅会显着下降,还有可能转成高强度的碳排放源。迈向净零所需的种种海洋利用,如离岸风电或海洋能等,如未经完整科学调查和评估,可能反而造成更大的碳排放量,也会对海洋生态系造成难以回復的伤害。环境正义基金会认为,应把减缓、调适气候变迁视为海保法中海洋保育、復育的目标,以划设海洋庇护区,落实永续的海洋治理。

绿色和平说,附带因应气候变迁条文的海保法应尽速通过,并且建置完整的科学监测机制,任何计划在海域进行的开发活动,如已预见危害环境的情况发生,应事先进行相关防范措施和评估,而非破坏发生才进行补救和究责。今年4月,立法院已经将十多个民间团体所共同支持的海保法草案版本,透过跨党派委员共同提案完成一读,但内政委员会表示将待行政院版本草案送入立法院后再行接续审查,因此行政院核准草案成为当务之急。

#海洋 #环团 #气候变迁 #海保 #气候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