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近年掀起一股「跨界咖啡」乐潮。继中国邮政、中石化及中石油后,大陆华为也打算进军咖啡市场,并已申请注册「一标咖啡吸收宇宙能量」作为商标。大陆咖啡市场商机惊人,2025年市场规模可望达到1兆元(人民币,下同)。华为选在此时插旗咖啡市场,增添不少话题性之余,预料也将在相关产业掀起一场「咖啡大战」。

大陆证券时报网引述艾媒谘询资料指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消费者突破3亿人次。同样来源的资料提示,中国国内咖啡市场预计将保持27.2%的增长率上升,远高于全球2%的平均增速,预计2025年中国市场规模将达10000亿元。

在一些业内人士看来,从这个逻辑来看,华为真正入局咖啡赛道的可能性不小,而且以「一杯咖啡吸收宇宙能量」这个口号作为品牌名,不管是从华为本身品牌的考量,还是从这句话蕴含的深刻含义,无疑都是最为合适的。而且,华为做咖啡还可以带有浓郁的科技特色,更容易吸睛。

而早在数年前华为就在尝试在咖啡消费领域提供技术支援,2018年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华为与瑞幸咖啡联名推出一种运用AI技术,让现场观眾在设备前比画爱心手势就能点咖啡。

有趣的是,华为创办人任正非在经营企业上也有一套所谓「咖啡哲学」。他自己不止一次在公开的谈话匯总提到关于咖啡、咖啡馆和咖啡文化的相关话题,并将咖啡文化和管理方法进行融入,而且他在华为的工作环境中对咖啡元素很是重视。

据大乐天眼查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大陆咖啡相关企业15.9万家,2021年新增注册企业2.4万家,注册企业增速达到18.9%。从成立时间来看,超6成企业成立于5年之内。如果华为真的要加入咖啡赛局,面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

事实上,或许是看准咖啡市场「钱景」,抢在华为脚步之前的大陆企业并不算少。有分析人士表示,咖啡赛道正处于红利期,此时入局咖啡就等于乘上赛道的东风,还能完美避开品类新开的市场教育成本,这也是为什么如此多企业跨界入局咖啡的原因。

举例来说,今年2月,中国邮政宣布大陆首家邮局咖啡店将正式落地厦门,门店售卖产品包括咖啡、茶饮、甜点等;随后天津「狗不理包子」也加入混战,就连百年中药品牌同仁堂也推出「中药咖啡」的品项。更不用说,中石油、中石化也纷纷在加油站卖起咖啡。

报导认为,对于这些跨界巨头来说,自己本身就有强势IP、店铺网路和鲜明的辨识度,咖啡元素的加入是锦上添花,而且还可以不断寻找新利润增长点。

#咖啡 #华为 #市场 #跨界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