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委会畜产试验所成功开发一株具有提供作为水禽小病毒(Waterfowl parvovirus)疫苗生产潜力的细胞株,畜试所所长黄振芳指出,该细胞株是源自MD番鸭胚胎纤维母细胞并歷时2年所建立,持续培养已超过100代。

畜试所以水禽小病毒进行感染测试,证实水禽小病毒可成功感染且可回收病毒颗粒,显示该细胞株具有开发成为生产水禽小病毒细胞株之潜力。另外,考量业界以细胞进行疫苗生产时所使用的胎牛血清浓度为2%,故为求细胞株能落实产业应用,该细胞株亦成功驯化为低血清(2%胎牛血清)需求的细胞株。

畜试所指出,水禽小病毒在臺湾是鹅及鸭重要感染疾病病原之一,会藉由母禽在耐过之后介蛋垂直感染,三周龄以下幼禽死亡率可达100%,造成水禽产业极大损失,不过施打疫苗可有效防治,国内水禽小病毒疫苗以往是利用最少疾病(minimal disease, MD)番鸭胚蛋进行生产。

畜试所表示,MD番鸭饲养于密闭式水帘鸭舍,因其产蛋具有季节性,于非产蛋季节必须利用人工光照来调节以持续供应疫苗生产所需之胚蛋。然而,将番鸭饲养于不锈钢网状高床上致使鸭只出现趾瘤症的情形严重,如此造成的动物福祉问题仍需进一步克服。同时,以胚蛋来生产疫苗仍有潜在风险,如一旦爆发禽流感,合格等级蛋源的取得极可能出现不足,以致影响到疫苗生产作业。

畜试所指出,细胞培养制程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疫苗发展最新趋势,国外疫苗厂纷纷寻找胚胎蛋替代基质来进行疫苗生产,近年来国际上已有成功开发利用鸭的干细胞(EB66细胞株)作为疫苗与蛋白质生产平台。畜试所运用细胞培养制程技术成功建立之细胞株,有增殖水禽小病毒颗粒及低血清需求的特性,是一株具有发展成为水禽小病毒疫苗生产潜力的细胞株。

#生产 #细胞株 #水禽 #畜试所 #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