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环境中的各种病原体,「勤洗手」是最简单又有效减少病原体传播,并预防疾病的重要关键,该如何正确洗手才有效?

●肥皂勤洗手 擦乾后再走

食品药物管理署指出,多数病原体主要透过飞沫或接触传染,而正确的手部清洁,能有效减少细菌或病毒从手进入口鼻的机率,达到防疫效果。

用肥皂清洗双手,一直是国际公认最有效的传染病防治方式,以肥皂或洗手乳彻底搓洗双手40秒以上,再用清水冲洗,让脏污或病原体离开手部,最后要记得一定要擦乾双手;此外,只有在无法湿洗手的情况下,才使用乾洗手替代。

●洗手后没擦乾  恐让细菌不减反增

而根据疾病管制局过去民调结果显示,国内约六成民眾不知道洗手后没擦乾,手上细菌会不减反增;有超过六成民眾未落实洗手动作,「洗了等于白洗」。

用肥皂洗手一直是国际公认最有效、最省钱的传染病防治方式;世界洗手组织(Global Handwashing Day Organization)每年在逾80个国家推动「用肥皂洗手」。

用肥皂洗手可降低44%腹泻罹病率,是最有效的介入措施,且能有效预防肠道及呼吸道传染病;然而「洗手后未擦乾」会受环境细菌沾染,竟比洗手前还脏。

●乾洗手 具杀菌、手术前消毒等医疗用途

至于乾洗手的常见主成分为酒精,使用酒精含量60-80%的2-5cc乾洗手液,搓洗20秒以上待手乾,即完成手部清洁。

不过,乾洗手产品眾多,号称的功效五花八门,但主要功用是杀菌、手术前消毒等医疗用途,是以药品方式管理,所以外包装有药品许可证字号的乾洗手产品,是优先供医疗使用的。

● 特殊情况下 才使用乾洗手维持手部卫生

食药署提及,过度使用乾洗手可能会导致皮肤龟裂,且不建议皮肤发炎、皮肤敏感或对酒精过敏的人使用。要维持手部卫生,还是以湿洗手为主,万一在没有肥皂或清水可清洗手部等特殊情况下,再使用乾洗手即可。

文章来源:本文由《常春月刊》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常春月刊 #病原体 #双手 #洗手 #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