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解封在即,不少人磨刀霍霍准备出国。但,你可知道,疫情期间即便大家无法出国,仍有数万架的「无人」飞机在欧洲上空行驶,宛如「幽灵航班」。

这不是骇人听闻的鬼故事,而是欧盟规定所造成的「幽灵航班」奇景异象——所谓「幽灵航班」,就是机上无乘客,或只有一、两位乘客的航班。

飞机每飞一趟,包括机师人员、燃油成本、起飞检查等行政流程,一趟2.5小时的短程航班平均飞行成本约1.2万美元,但为何航空公司寧愿白花钱,也要让飞机按时起飞?

答案:因为机场使用权竞争激烈。若飞机不按照机场配给的时段起飞,将会失去机场使用权,航空公司可能就要砍掉该机场的航线。

以世界最忙碌的希斯路机场(Heathrow Airport)来说,2021上半年共有34万个起降需求,但机场仅能提供29万个使用权。

使用权每半年调整一次,如果某一航空公司上半年表现良好--超过80%的航班都准时起降,那该公司就能无条件保留原有的使用时段。

疫情期间,旅客人数骤降。欧盟宣布将80%的飞航门槛降到50%,但因今年4月疫情状况改善,门槛又调高到64%,预计今年10月底,会再恢復八成的门槛。

对比欧盟的高门槛,美国在2020年3月起,就暂停航班门槛规定,直到10月底才恢復,让航空公司不用为了保留使用权派出幽灵航班。

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nternational Air Transport Association)总干事沃尔(Willie Walsh)在去年7月就提醒,欧盟在疫情期间过高的飞航率,会造成环境及航空业的财务浩劫。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估计,全欧洲在今年上半年将有超过10万个幽灵航班,碳排量相等于140万辆汽车的碳排放量。

这对一向倡议环保、减碳的欧盟来说,简直不可思议。绿色和平组织欧洲运输组发言人舒斯特(Herwig Schuster)就曾批评:「世界正处在气候危机,这种无意义的、造成严重污染的幽灵航班,与欧盟的环保言论非常矛盾!」

欧盟为何无法仿照美国,在疫情期间取消飞航率规定?可能的原因有二:第一,欧盟各国对于飞航率限制的规范不同,要协调统一,太花时间。

第二,因为航班是从A国飞到B国机场,只要A、B两国规范不同,航空公司为了自保,还是得派出航班。

而且,飞机仍是高碳排的交通工具。瑞典甚至有专门的单字「flygskam(飞行耻辱)」,来形容个人搭高碳排的飞机,是羞耻的事。

根据《卫报》报导,欧洲约有一半航程都是小于1,500公里的短途航班;相比同样行程的火车,排碳量高达19倍。

为了减碳,牛津大学一项民意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二的欧洲人,寧舍短程飞机,改搭火车。疫情前欧洲甚至兴起「火车旅游」浪潮,意外替铁路业者,带来不少收益,欧洲最大铁路公司OBB的2018年旺季业绩成长10%。去年适逢欧洲铁路年,比利时推出「欧洲快车」,可以绕行全欧。各国铁路业者也积极恢復长途夜间车,今年起更多了新路线,包含法国往返奥地利、荷兰往返瑞士、德国往返维也纳等。

欧盟也订下2040年核心铁路的行驶速度至少达到160公里目标,欧盟副主席提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也表示考虑减免火车的增值税。在降低票价、提升速度助攻下,欧盟希望在2030年高铁运输量能增加1倍、2050年增加2倍。

台湾四面环海,出国还是只能仰赖飞机;但在旅游地短程移动,选择火车、巴士,除了环保之外,当列车驶过异国城市,窗外一幕幕的风景,或许更增添旅行风情。

商业周刊1804期
商业周刊1804期
#幽灵航班 #飞机 #欧洲 #出国 #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