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油强调,这是我国首次卸收碳中和原油,约105万桶原油自油田开採至卸港码头,透过碳抵减机制,经过国际第三方认证所取得的「温室气体减量额度」,可达到约88座大安森林公园一年吸碳量效益。
此外,中油持续关注国际减碳趋势,今年4月加入由新加坡交易所、星展集团、淡马锡等合资成立的全球碳权交易平台 Climate Impact X(CIX),成为少数率先加入的台湾企业,关注自然气候解决方案的国际减碳项目。
推动温室气体减量已是世界共识,中油这次SOCAR TRADING公司交运的原油所取得之「温室气体减量额度」,减碳项目皆为近6年内建立,且多数为自然为本的减碳计画,该计画系按核证碳标准和气候、社区和生物多样性标准进行碳匯专案开发,符合我国提出的应对气候变化并以自然为本的解决方案。
中油表示,在此批碳中和原油抵台前,已与亚塞拜然国营石油公司签署了首份低碳原油暨成品油框架协议,说明未来双方合作碳中和原油或成品油的交易模式,纳入油料生命周期的碳足迹之盘查、认证,并採用国际第三方认证的碳抵减机制。
中油此次碳中和原油即获得瑞士之气候中和商品(Climate Neutral Commodity, CNC)认证及英国Intertek公证公司之Cradle to Gate原料端碳中和认证。
中油董事长李顺钦指出,因应净零碳排要求,去年成立「气侯变迁因应工作小组」,分设低碳发展中心与制程节能中心等两中心,以 「优油」、「减碳」、「洁能」为三大策略,迈向净零减碳的可行路径,在「优油」部分,未来6年将斥资百亿元汰换老旧制程,并持续朝向COTC 迈进。
「减碳」部分除持续推动制程节能减碳计画,如去年已投资装设燃烧塔废气回收系统,把废弃转化为燃料气以取代天然气,计画完工后预计每年可减少约7万公吨温室气体排放,及正积极开发碳捕捉封存及再利用(CCUS)、生质塑胶聚乳酸等;「洁能」主要在开发国内地热能发电、及发展加氢站及氢能燃料电池等零碳能源技术及供应网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