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传媒杨秉儒专栏】《捍卫战士》(Top Gun)在臺湾地区首映的时候(1986年),我还在念高中。这部经典电影的热潮,一直延烧到连我在成功岭服士官役了,每逢假日留营或是开放恳亲日,连上的政战士还是会用他的CD随身听接上喇叭,整天播放肯尼.罗根斯(Kenny Loggins)演唱的《危险地带》(Danger Zone)、柏林合唱团(Berlin)演唱的《带走我的呼吸》(Take My Breath Away)…反正整张电影原声CD不断反覆播放就对了。

睽违了36年之后,全球影迷终于等到了《捍卫战士:独行侠》(Top Gun: Maverick),可是,看完文字剧情介绍之后,我完全没有进电影院去观影的衝动。美国爽片嘛,当然是以宣扬美国国威的《大美国主义》形式电影。

美国永远都是这个世界的救世主,发现了可能的危害,在危害尚未完全成形之前,先行进行排除了。在美国政府、国防部及一堆俊男美女到老了还不会变丑的男女主角们的努力之下,世界又平安无事的度过了一天。

不过,问题在于:

1.那个铀浓缩工厂是在别人的国家里面。(伊朗?伊拉克?利比亚?北韩?)

2.那个铀浓缩工厂还没有开始运作。(当然有人会说开始运作就来不及了,不过其实没差啊!事后再像当年的美国国务卿鲍尔一样拿出一小瓶洗衣粉开记者会就行了。)

3.因为是秘密行动,所以并没有宣战就开炮了,这应该算是偷袭吧?(这也没差。最近美国打索马利亚,宣称是锁定「索马利亚青年党」,也没有正式宣战。就跟1993年,美国在索马利亚搞的「摩加迪休之战」如出一辙,最后还搞出一部电影叫做《黑鹰计划》(Black Hawk Down)。

好吧,1986年的《捍卫战士》(Top Gun)里,「独行侠」(Maverick)从正在印度洋地区巡弋的企业号航空母舰上驾着F-14起飞,至少还得等到僚机突然遭到6架MIG-28(实际上是用F-5E来呈现这型不存在的战斗机)伏击,才开始还击,成功救援僚机。这至少算「师出有名」。

现在呢,依照大美国主义电影的逻辑,美国发现了一个可能的危害(或是自信一点把可能去掉),发现了一个可能引爆核弹危机的前端,所以美国基于安全的理由,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派了战机去执行轰炸任务,侵入到别人的领土上,炸死无辜的人民,炸掉了别人的设施。而且,这样的行为,只要大美国主义不灰飞烟灭,恐怕会一直持续下去。

如果你觉得美国这样真的好棒棒,那我就问你,俄罗斯为什么不能做一样的事?

作者为资深媒体人

照片来源:《捍卫战士:独行侠》海报截图。

●更多文章见作者脸书,经授权刊载。

●专栏文章,不代表i-Media 爱传媒立场。

#美国 #捍卫战士 #独行侠 #电影 #TopG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