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的神经较少,因此出现问题时,若未引发严重併发症,民眾基本上难以察觉,所以又被称为「沉默的器官」,导致许多肝病病程到了后期才被发现,医师对此表示,民眾还是可以从微小徵兆注意,若本身有肝臟病史或平时爱饮酒,当身体出现嗜睡或食欲不振等症状时,有可能是肝病的前兆。

健康2.0》近日在节目中介绍,身体若出现体重下降、疲劳、右下侧肋骨疼痛、腹部肿胀或有腹积水、肌肤与眼睛变黄、食欲不振、嗜睡、异常出血等症状时,有可能是肝病前兆,但这些肝癌初期典型症状平时难以察觉,而且每个人的状况都不一样,有些症状并不会一起併发,导致民眾发现时,经常都已是晚期。

家医科医师陈欣湄表示,身体若出现疲劳、暴瘦及食欲不振等症状时,不一定为肝病前兆,但可以注意的是,过去是否有造成肝臟受伤的病史,例如病毒性肝炎,另外,平时是否有酗酒、熬夜等伤肝行为,她过去就曾收治一位有B肝带原的患者,由于压力大到让她无法睡觉,因此到医院做检查,起初都未发现问题,病患也未出现黄疸症状。

但在某一次回诊时,陈欣湄医师发现,病患说话速度变慢,而且还有嗜睡问题,由于她有病史,因此做进一步的检查,发现患者的肝臟指数竟从30变成2千多,惊觉患者可能患有急性肝臟问题,因此赶紧请对方回来,做更详细的检查与治疗。另外,她还收治过一名酗酒的病患,对方几乎每天喝酒,有时甚至不用吃东西,但家人之后却发现,患者出现嗜睡状况,时间甚至长达一周,检查才发现他竟罹患肝硬化。

#肝癌 #健康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