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衝突已逾百日,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与北京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京沪学者合辑《俄乌衝突百日思:世界向何处去?——来自中国学者的观察》,从国际秩序、中美关系、中欧关系、中俄关系、军备控制以及国际经济的视角,研判俄乌衝突的根源、衝击与影响。

陈东晓分析,一、中美关系的三重困境:

首先,俄乌危机和衝突进一步加剧了中美两国的相互怀疑和敌意。

俄乌衝突后美方加紧炒作「中俄轴心论」日益增添北京对华盛顿的战略警惕和对立。在北京看来,华盛顿和北约领导人断章取义理解2022年2月4日发表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中俄合作无禁区」等词句,目的是妄图坐实中方是俄发动战争的「从犯」罪名。

美西方向俄罗斯发动大规模经济金融制裁后,华盛顿还威胁中方不能帮助俄罗斯脱困,否则将面临严重后果。美北京则批驳美方是「贼喊捉贼」,认为美方不仅意在藉乌克兰危机发战争财,而且企图用「民主对抗独裁」的话术,在国际上组织反对中俄的联合阵营。北京指出美国领导的北约有「亚太化」甚至「全球化」趋势,反映了美方进一步对中俄实施「双遏制」、推动新冷战的战略意图。

其次,俄乌衝突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各自总体的经济状况和经济安全,更加速了双方科技及关键产业链的分离程度。

一方面,俄乌衝突,迭加疫情復甦分化和通膨高企,加剧了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给本已脆弱和失衡的疫后世界经济形势雪上加霜,作为世界经济主引擎的中美两大经济体受到严重影响。

另一方面,俄乌衝突不仅加快了中美两国在科技和关键产业链的脱鉤趋势,而且对中美金融领域的合作关系造成相当大的衝击。

第三,台海紧张升级的警报器被不断拉响。

一方面,早在俄乌衝突升级前,拜登政府继承了其前任「以台制华」的战略,即华盛顿在对华长期竞争战略架构下,大幅提升台湾在美全球和地区战略中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地位,美国政府「一个中国政策」被不断掏空。另一方面,俄乌衝突后美国政府的台海政策有加速「战略清晰」之势,加剧了中美之间有效管理台湾问题的难度。

陈东晓表示,二、对于中美关系而言,俄乌衝突背后的两大启示:

一是,必须审慎管理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

一般而言,除非结盟,大国之间的安全困境属于常态,无法根除,只能管理。在安全困境不断加剧过程中,又被两个因素进一步放大。一是对对方战略意图判断用意识形态甚至种族特性等所谓「结构性因素」进行归因。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两国国内政治进一步恶化了相互的安全困境。

二是,必须尽力防止大国之间的新型混合战争的失控。

俄乌衝突不仅已经演变成一场美西方同俄进行的「代理人战争」,更是一场集合了军事战、情报战、金融战、认知战、外交战等多条战线同时开战的21世纪新型混合战争。相对于传统的军事衝突,最大不同是战争升级的不可测风险进一步上升。至少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新型混合战争的经济影响会迅速超出传统战争的地理范围,形成全球范围的经济危机。其次是金融「武器化」及其滥用增加了传统军事衝突升级的风险。三是核战争阴影再次笼罩欧洲上空。不要忘记,俄乌衝突背后仍是世界两大核武力量的较量。

#俄乌衝突 #中美关系 #升级 #战争 #陈东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