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政府今日邀集潜水志工及海洋巡守队,在基隆屿周围海域放流1万200尾斑点石鲷鱼苗,在钓鱼界有「梦幻之鱼」美称,属在地原生物种、具高经济食用价值,市府期许藉此增裕基隆市沿近海域海洋资源。
基隆市长林右昌表示,市府每年都会挑选放流鱼种,首先一定要属于基隆在地原生,其次是鱼苗要健康,再者是整体鱼苗运送作业需有完善配套,如陆上及海上运输,皆需常保低温、供氧足够,最后再由海洋巡守队评估合适环境。他认为,鱼苗活存率若能提升,对于资源復育相当有帮助。
产发处长黄健峰表示,往年市府会在基隆屿举办鱼苗放流活动,许多娱乐渔船、帆船等各式船艇,皆义务支援搭载鱼苗和民眾,近年虽受到疫情影响无法扩大办理,但海洋资源復育及栖地维护工作从未间断。此外,近2年基隆屿岛礁矶钓友反映,斑点石鲷数量明显增加,显示放流成效逐步显见。
黄健峰说,未来将持续选择如瓜子鱲(俗称黑毛)、石鲷等原生鱼种,做为增殖放流的復育物种,朝向永续海洋、永续渔业的目标迈进。
产发处指出,近年海洋保育意识逐渐抬头,市府一直提倡正确的放流復育观念「对的时间、对的地点、放流对的鱼种」,如此不指提升放流物种的活存率,对当地海洋生态环境也有助益,若爱护海洋民间团体有申请放流程序问题,可上网搜寻「水产动物增殖放流限制及应遵行事项」。(https://reurl.cc/8oARDR)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