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子化严重衝击本土高教版图,各校无不积极招收境外生,但论及大专校院国际交流方面,近6成学校认为主要障碍在于缺乏足够预算,甚至校内横向联繫不佳,内外工作难以完成。同时,私立技职院校的国际化组织能量最低,呼吁政府重视。

台湾国际文教创新交流协会今(22)日公布「台湾大学校院国际化现况调查」。本次民调共全国120多所大学校院、高中,近170位国际事务主管等人参与。调查于1月发放线上问卷,共取得有效问卷442份(主管77人、同仁365人),并辅以质性访谈。而内容主要包含3大部份,分别为「国际化现况」、「组织与人员」,及「新冠肺炎影响」。

台湾国际文教创新交流协会分析调查结果,发现台湾大专校院自2002展开国际化以来,已逐渐累积成果,「拓展姐妹校」、「招收境外学生」为主要策略,疫情虽影响招生,不过各所学校都积极强化危机处理及数位行销与招生的能力。

至于高教发展国际化的最大挑战,台湾国际文教创新交流协会表示,60%的国际事务主管认为大学国际化发展之外部障碍为缺乏足够经费预算,49%认为政府政策限制,73%认为内部障碍为面临单位横向联繫不佳。

在国际化资源投入部份,台湾国际文教创新交流协会提到,特别是私立技职的国际化组织能量探底,包含在经费、教职员交流、组织与人员之资源投入等方面,皆显资源不足,呼吁政府重视。

驻印度代表处公使陈牧民说,依照调查来看,各校发展国际化的问题相当类似,问题均属结构性,这跟我国高教体制运作方式及外在环境配合度不高有关。因此希望提升校内其他单位共同参与国际化,仍是可以设法改进的目标。

阳明交通大学策略长程海东认为,国际事务组织的稳定性及其人才发展有必要做「政策和人事规章」的调整;另外,「虚实合一」的后,疫情国际交流和学习方法必然改变工作模式和学习成效,对于广大比率无法有实地国外经歷的师生们推动「在地国际化」则为当务之急。

#国际化 #高教 #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