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志凯分析:

第一, 美国力推的IPEF 是「行政版」;不是正规的「国会版+行政版」,因而它不出蛋糕,不备粮草。与美国以前推动的美加墨经贸协定等多国经贸协定不同,IPEF是由美国政府推动的「行政版」,而不是涉及美国国内的劳工条件、环境保护条件、市场进入、关税和税收调整等,需要国会批准的「国会版+行政版」。既然如此,华府就没想过要给其他成员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而是准备空手套白狼。

第二, 指鹿为马,人为设置「印太地区」。美国力推的「印太」,就美洲而言,美国是唯一成员国,印度洋只有印度,完全是一厢情愿、不是现实的「印太」地区。美国这么做,一是继续把美洲当作自己「后院」,不容他国插手。二是在印太选择「友邦」,在经济、贸易等领域结成抗华联盟。是「印不印,太不太」的四不像。

第三, 「挪方案」。美国准备动用行政、外交、安全、军事、情报等各方面资源,一方面加大力度,胁迫诱使美国在华企业、其他发达国家在华企业、台湾在大陆企业等搬出中国大陆;另一方面,视情况将这些企业要么挪回美国,要嘛挪到参加IPEF的其他成员国,尤其是东协国家和印度。

第四, 追求效果的短平快。美国力推IPEF,表现出急于求成,短平快式的衝动。最主要原因是今年美国期中选举,民主党倘若失利,拜登政府就可能沦为跛脚鸭政府。所以华府需要走短平快的捷径,绕过国会,不动美国的乳酪,而是紧盯中国的乳酪,推行「挪方案」,破坏以中国大陆为中心的供应链,进一步扩大美国在「印太」地区的影响力。

高志凯建议,中国或可在几方面採取应对:

一是推出新的吸引外资、外企新政,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外企在华设厂运营,是互惠互利的事情。

二是强调「亚太」概念,不被「印太」概念带了节奏。

三是大力推动亚太经合组织架构、RCEP合作架构、中国与东协自贸区等架构内的合作。

四是知己知彼,更有针对性地发展与中美洲、南美洲、太平洋沿岸、印度洋沿岸国家关系。

五是大力发展与南太平洋岛国合作关系,尤其是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影响方面。

六是主动与中国邻国洽谈合作,商谈企业转移、产业转移、人员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合作。

七是继续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捍卫亚太地区和平。

八是在坚持「亚太」概念前提下,或可择机加入印度洋沿岸国家的概念,涵盖太平洋沿岸各国和印度洋沿岸各国,形成真正的旨在发展经济、贸易、互利多赢的「亚太印」新概念。

#美国 #IPEF #中国 #短平快 #亚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