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巨兽发威,不只带动生活成本水涨船高,也让市场吹起一股「节俭风」!

你也正在高物价与购买欲望之间挣扎吗?市调公司NPD集团调查,逾八成受访者在未来3至6个月内,将重新思考或削减产品支出。

民眾被迫断舍离,钱花得少,荷包比较不痛。《CNN》报导,物价飙涨时消费者行为出现三大改变,除了转向便宜替代品、停止购买非必需品,还减少衝动性购买——往购物车顺手丢进口香糖或玩具车之前,开始三思而行。

不过,节俭风刮起,最痛的恐怕是美国经济,因为消费者支出占其规模近七成。原本以为服务开支会随着解封一路反弹,但巴克莱银行(Barclays)分析,现在人们不只对商品斤斤计较,服务也是。

付不起了!旅游、外食、染髮都要省

沃尔玛(Walmart)、Target等大型零售股都受创。NPD集团数据显示,今年民眾在综合零售店购买的产品量,比去年同期少了6%,购物频率则少5%。

一片萧条下,廉价商店却逆势突围。全美最大一元商店Dollar General执行长瓦索斯(Todd Vasos)表示,低廉的自有品牌销量越来越好,加上汽油、食物等必需品价格飙涨,一元商店因此成为省钱最佳去处。

不仅商品,服务开支也明显放缓。巴克莱银行统计,今年年初,美国人在旅游、上餐厅等支出比去年同期增加逾30%,可是本月,该比例砍半至15%。从过去4至6周的刷卡数据分析,高收入与低收入民眾主要都减少购买服务,而非商品。

其他因担心荷包缩水,让人决定暂缓的服务,还包含搭飞机、建造后院泳池、修理漏水老屋顶,以及日常例行活动如理髮、居家清洁、美甲等。5月,汽车销量减少4%,拖累美国零售额今年首次下滑,航班订位也比4月下降2.3%。

数间店家告诉《华盛顿邮报》,仍上门消费的顾客,开始疯狂讨价还价,只能无奈表示:「抱歉!我真的付不起了!」例如,坚持局部挑染收更少钱,或要求更优惠染髮方案,较常见的则是拉长服务使用间隔时间、不给小费。

明明不需要,却非买奢侈小物

NPD集团首席零售业顾问柯恩(Marshal Cohen)指出,为了省钱,美国人可以不搭飞机、不做美甲,也不买电视和气炸锅!可是,有一类完全非必要商品,竟让他们甘愿掏钱?

答案,是让人提神或兴奋的小物(pick-me-up)。巧克力、香水、蜡烛......每个人的提神小物不一样,只要能在不安的未知时期,让你有「小确幸」感觉就算。

「结束漫长一天后,用最爱的入浴剂泡澡,暂时不用烦恼帐单,感觉很棒,」德州农工大学梅斯商学院助理教授霍华德(Chuck Howard)形容。这可能解释了香氛沐浴品牌Bath & Body Works旗下香皂、插入式空气清新剂就算比去年贵,仍让消费者愿意埋单囤货。

纽约大学行销学教授拉胡毕尔(Priya Raghubir)指出,此现象又称「口红效应」(lipstick effect),指的是经济低迷时期,消费者偏爱低价小型奢侈品,如口红、香水与高端美容产品,而非昂贵皮草大衣、名牌包。

不过,数据公司GlobalDate的零售分析师桑德斯(Neil Saunders)表示,物价飙涨时代,代表买了奢侈小物,其实是放弃另一项支出。这反映的是,如果通膨徘徊更久,你我每次拿出钱包,都得陷入买、或不买的抉择两难。

商业周刊1806期
商业周刊1806期
#购买 #通膨 #节俭 #购物车 #断舍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