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福利部公布110年国人死因统计,死亡人数共18万4172人,较109年增加1万1105人。去年国内爆发本土疫情,「新冠肺炎COVID-19」也纳入国人死因,排名第19位。另受到疫情影响,民眾减少外出,十大死因第7位「事故伤害」中,「运输事故」死亡人数创歷史新低。

卫福部统计,110年死亡人数共18万4172人,其中十大死因占7成6;和109年相比,除了肺炎死亡人数减少1.4%,其余皆上升,以高血压性疾病、糖尿病、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增加最多。

卫福部统计处副处长刘训蓉指出,110年死亡人数上升主要有两大原因,首先是人口老化,由于65岁以上人口增加快速,死亡人数也随之上升,死亡年龄中位数是77岁;其次是去年1月低温天数多达3分之1,为105年霸王寒流后,首次死亡率和标准化死亡率同时增加。

去年国内首度爆发本土新冠肺炎疫情,卫福部统计,110年因新冠肺炎死亡共896人,包含国人国外死亡57人。刘训蓉说明,由于死因统计是以直接导致死亡的「原死因」判定,可能和疾管署公布的死亡人数有些微不同。

刘训蓉指出,新冠肺炎排名国人死因第19位,并非去年死亡人数增加主因。是否因为新冠肺炎导致去年超额死亡?她说明,以《经济学人》统计模型推估,台湾从109年到110年超额死亡数都是负的;截至5月31日统计,全球仅台湾和纽西兰仍维持负数。

卫福部统计,110年十大死因依序为恶性肿瘤(癌症)、心臟疾病、肺炎、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性疾病、事故伤害、慢性下呼吸道疾病、肾炎肾病症候群及肾病变、慢性肝病及肝硬化。与109年相比,高血压性疾病排名从第7名升到第6名,事故伤害降为第7名。

据统计,110年事故伤害死亡共6775人,与109年差异不大。刘训蓉指出,受到本土疫情影响,民眾减少外出移动,事故伤害的「运输事故」死亡人数较109年减少85人,创歷史新低。

若以年龄别观察,1到24岁死亡人口以事故伤害居死因首位,25到44岁以癌症与轻生居前两名,45岁以上则以癌症与心臟疾病居死亡前两名。

#死亡人数 #110年 #癌症 #人口老化 #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