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建设,它不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造桥铺路」而已,还包含再生能源发电、5G基地台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电动车充电桩建置等,均是当前投资市场中最热门的题材。而在升息环境下,基础建设指数具有抗通膨特质。

联邦民生基础建设股票入息基金经理人赵家华指出,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EA)资料显示,目前超过44个国家和欧盟承诺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目标。此外,欧盟执委会今年5月底,推出的7500亿欧元「下一代欧盟」(Next Generation EU)的绿色復甦计划及美国的基建改革政策,该政策包含可再生能源计画(风能、太阳能,并促进欧洲的乾净氢能源经济)、乾净运输及物流(汽车电器化)等基础建设,也显示各国若要达到最终目标,势必要淘汰传统能源改发展再生能源或电气化,能源转型非一蹴可及,从研发、厂房建置到管线运输时,牵涉范围广泛。

赵家华更进一步分析,能源运输管道等项目涉及庞大的初期资本支出,而且建造过程所需时间长,但油气管道一旦建成,其运作期长达60年,且维护运输管道成本相对较低,也意味着未来几十年的现金收入及可发放股利相对较高,加上该产业因法规性质而与通膨连结、长约效应使现金流稳定及政策加持的成长性。

值得注意的是,赵家华表示,基础建设股票今年以来展现抗震实力即是受惠于2050脱碳计划牵涉到能源与产业转型工程浩大,未来30年全球将需要花费92兆至173兆美元做能源转型投资的利基带动。赵家华亦指出,用于提升供给和基础设施建设,虽然投入成本庞大但也保障未来数十年的稳定收入,在任何经济周期的都能提供可预测的现金流和有弹性的盈利能力,建议投资人于此市场波动之际,可适当布局基础建设股票,提高投资胜率。

#基础建设 #能源转型 #各国 #经济 #赵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