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山友与渔民称为「蒙面怪客」的吴文志独自从事环保行动已满10年;他的初衷,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影响更多台湾人的心,唤醒大家爱护环境的想法。(图/ 中央社)
被山友与渔民称为「蒙面怪客」的吴文志独自从事环保行动已满10年;他的初衷,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影响更多台湾人的心,唤醒大家爱护环境的想法。(图/ 中央社)

被山友与渔民称为「蒙面怪客」的吴文志独自从事环保行动已满10年。他说,随地丢垃圾很简单,却要用好几倍力气捡回来,希望影响更多台湾人的心,一同守护这块土地。

假日只到海岸边或山林步道,或许会碰到一名蒙面男子,他时常戴上头罩,只露出一双眼睛,动作俐落地手持垃圾袋与夹子独自净滩或净山,这个人并非抢匪,他是人称「阿诺」的吴文志。

今年53岁,被学生取名为「阿诺」的吴文志,年轻时是体育运动竞技国手,曾参加田径十项运动比赛,同期的选手有王惠珍、古金水等人,自民国85年起在台北市某国中担任体育教师至今。

吴文志民国91年开始首次独自净滩,至今已满10年,他的脸书时常分享到全台各的净滩或净山的成果与心得,不变的是他从不露脸,文章下方也常有网友留言为他加油打气。

提到首次净滩的原因,吴文志告诉中央社记者,他当时前往新北市八里老榕碉堡前的沙滩,看见许多海漂垃圾,沙滩上布满死鱼,那时心里便想,人类做了许多难以言喻的事情,包括他自己,让地球在哭泣。

吴文志说,有感世界各地不断发生各种大自然反扑现象,甚至还被预言会有世界末日,他想到先前上课时,被学生问:「老师你讲那么多爱台湾、日行一善的故事,你自己做了吗?」当下便决定身体力行,挽起袖子净滩。

吴文志也会到山区净山,他说,山林步道表面上几乎没什么垃圾,因为登山游客会把垃圾丢至步道旁的边坡下,他会在步道护栏绑上绳索,拉着绳索攀爬下边坡后,将散落的垃圾逐一拾起,再扛着垃圾返回,攀爬难免有时脚会滑落,身体擦伤是常有的事。

至于选择蒙面行动的原因,吴文志说明,他想用更纯净无我的心情,守护台湾这块土地和海洋。「即便你不认识我,我也不认识你,但我们却共同生长在这块土地上。」

吴文志也曾被民眾质疑,捡拾垃圾是为了回收利益,他表示,自己从事净滩与净山,购置工具、车辆油资等费用,从未对外募款,也不会将捡来的资源回收物变卖,而是直接交给资源回收场或清洁队。

吴文志说,他的目的是宣导环境保护,虽然时常有民眾透过不同方式联繫表明要捐款,但他都婉拒并回应,一同参与环境保护工作,不管是自己身体力行,或是跟着团体参加,对他就是最大的鼓励。

「我不是英雄!」吴文志强调,他的初衷,是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影响更多台湾人的心,唤醒大家爱护环境的想法,随地丢垃圾很简单,却要用好几倍的力气去捡回来。这份任务虽然辛苦,但只要看到网友传净滩或净山的照片给他,便觉得一切都值得。

荒野保护协会长年推动净滩与净溪行动,台中分会主秘谢玟蒨接受中央社记者电话访时表示,最主要的目的是环境教育,藉由行动希望大家从垃圾减量做起,共同守护环境、爱护自然。

谢玟蒨表示,她相信吴文志也想藉行动,引起大眾去注意,希望大家在生活当中,从自己改变开始。谢玟蒨指出,荒野保护协会无论净滩或净溪行动,都会使用国际海洋废弃物登录表(ICC),「让垃圾去说话」,纪录垃圾种类数量重量,分析是生活垃圾游憩行为、医疗与个人卫生或是渔业行为所产生的。

谢玟蒨说,希望让数据改变政策,从源头减量开始,宣导一次性饮料杯回收、减少塑胶提袋使用、禁用塑胶吸管等,由政府带领民眾做好减量与分类,降低垃圾流入溪流与海洋机率。

谢玟蒨说,个人若想要尽一份心力,可以从每天外出跑步、散步运动时,携带一个垃圾袋,把生活周遭与活动范围内,看到的垃圾随手捡起带回家,就是很棒的环保行为。

若想从事净滩或净溪行动,谢玟蒨提醒,海边跟溪流都有一定风险存在,除注意潮汐、水流、天候等,捡拾垃圾时应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可能受伤或感染的风险,垃圾应妥善分类,危险物品更应包装妥当后,另外交给清洁队处理。(编辑:郭谕儒)1110702

#吴文 #净滩 #垃圾 #行动 #净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