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让原本因疫情而紧绷的供应链雪上加霜,通货膨胀数字开始直线上升,美国联准会与各国央行选择升息因应。近期大宗商品玉米、小麦及铜的价格出现回落,有专家认为,此状况代表通膨即将触顶,是目前正在降温的实际证据,对于股、债市等金融市场算是好消息。
综合外媒报导,今年以来天然气价格上涨6成,但第二季前已回落3.9%,原油价格也从每桶120美元降至每桶106美元,小麦、玉米与黄豆的价格也回到3月初的水准。
不仅如此,今年5月以来,棉花的价格已经下跌超过3成,铜与木材的价格也分别降低22%与31%,即使目前大宗商品的价格仍处在高位,但这一波的回落已经让部分投资者嗅到通货膨胀触顶的味道。
基金管理机构Navellier & Associates董事长兼创办人Louis Navellier表示,「大宗商品的价格下滑,可以被视为通货膨胀降温的明确迹象。」摩根大通分析师Tracey Allen则发现,6月底有150亿美元的资金撤出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已连续4周出现资金离开大宗商品市场,今年以来金额累积达1250亿美元。
有不具名的分析师认为,近期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有部分原因是投资者开始将资金撤出市场,原先他们涌入燃料、金属和农作物市场以对抗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报导提到,疫情、国际政治局势与极端天气因素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压力已经减缓,近期美国、欧洲与澳洲天气转好,许多人希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弥补俄乌战争造成的粮食缺口。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