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管制署今公布,我国首例境外移入猴痘确诊个案的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已完成分析,结果为B.1西非株基因型,此基因型为2022年欧美流行型别,因未见韩国及新加坡公布全基因组序列,尚无法比对彼此差异。目前该名确诊个案已在持续康復中,9名接触者至今都无异状。
该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已提交至全球共享流感数据倡议组织(GISAID),病毒株名称为hMpxV/Taiwan/CVDCDC- 110-231642 /2022。与2018年~2019年全球流行病毒株相较,胺基酸序列有28个不同之处,亲缘分析结果与近期欧美国家流行病毒株的序列无明显差异。这些变异位点是否与疾病的严重度或是传染力有关,临床上尚待确认。
根据疾管署统计,此波猴痘疫情自5月中于英国爆发以来至7月7日止,全球累计60国报告至少7373例确诊、3例确诊个案死亡(皆发生于非洲),其中以欧洲及美洲病例数最多,累计病例前五名为英国1351例、德国1304例、西班牙1256例、美国605例及法国577例。
疾管署副署长庄人祥表示,亚洲目前韩国与台湾有境外移入病例,新加坡则于7月6日出现首例本土感染案例,但因未见韩国及新加坡公布全基因组序列,尚无法比对彼此差异。
庄人祥表示,猴痘传播对象具局限性、多为与阳性个案亲密接触或不安全性行为,或与照顾确诊者的医护人员有关;鑑于国际猴痘疫情逐渐扩大,疾管署于6月23日将「猴痘」列为第2类法定传染病,以强化猴痘的疾病监测及防治,并持续加强国际港埠检疫措施及民眾风险沟通与卫教宣导,也积极与国际药厂洽谈採购第3代天花疫苗及抗病毒药物。
为减少受感染的风险,疾管署已于今年6月30日,将具有本土或不明感染源猴痘个案之44个国家旅游疫情提升至「第2级:警示(Alert)」,基于当地可能已具社区传播风险,若国人前往前述国家/地区旅游,应避免可能与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触之社交活动等高风险场域,返国入境时如出现发烧、皮肤病灶如红疹、丘疹、水泡或脓疱等疑似症状,应主动告知航空公司人员及机场港口检疫人员,并儘速就医,告知医师旅游史及接触史。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