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是一个又长、又热,又昂贵的夏天!」美国投资银行JP Morgan在6月中旬所提出的投资重点,开宗明义就是市场关注的重中之重,也是全美、甚至全球各国消费者的痛中之痛。通膨飙升,让今年夏天全球的能源和电力价格达到近年高峰,连台湾也终于在冻涨4年后,让电价开始反映成本。

根据《财讯》报导,经济部在6月27日召开今年上半年第2次电价审议委员会后,公布自7月1日起的电价新制,针对产业用电大户平均调涨15%,排除6类受疫情衝击的内需产业,约有2.2万户因此增加电费负担。至于住宅用电在1000度以上者也调涨9%,估计有36万户的电费会因此受到影响。整体而言,平均涨幅为8.4%。

批发价怎会高于零售价

经济部次长林全能在记者会上特别说明,「感谢所有委员以智慧、耐心讨论,这是一个影响最低的调整。」

《财讯》报导指出,即使产业界仍有声音表示调涨15%「不能接受」、「希望温柔一点」,但据台电估计,此次电价调整方案对高达97%的电力用户不会造成影响,经济部官员透露,「真的算很客气了」。也由于小商店、低压用户、高中以下学校及多数家庭用户都没涨到,对物价指数也仅影响0.043个百分点,影响确实很低。不少原来深恐电费暴增难以度过炎炎长夏的民眾,回家摊开电费收据后,都发现涨价根本不关自己的事。

不过,若你真的以为无须再担心电价影响你荷包这回事,可能又太乐观了。事实上这次政府调涨电价的逻辑,无论是顾及民生或选情,从3个线索已透露出下一步涨到你家电费,其实是大有可能的。根据《财讯》分析:

第1,工业电价超越民生电价,其实并不合理。简单地说,特高压、高压用户由于用电量大,多半配有直供输电线路,单位成本较低;但民生用电需要复杂的输配电系统,才能满足家家户户的需求,供电成本比较高,电价也比较高,这是零售价格高于批发价的逻辑。因此除了马来西亚、中国及少数欧盟国家,其实多数国家都是民生电价高于工业电价。

但这次仅针对产业用户涨价后,台湾的特高压用电均价调涨为每度2.5705元,高压用户甚至达3.1039元,民生用电却维持在2.5596元。产业界人士就认为,即使不讨论推动节能、环境永续是人人有责,并非只有产业该努力,电费诱因对消费者的影响也很重要,光是这种「批发价高于零售价」的怪象就说不过去。

文章来源:财讯双周刊
#全球 #台湾 #电费 #电价 #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