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加权指数从今年最高点下挫,跌幅逾2成,却有一间员工数仅46人、没有自有工厂的网通厂常珵,年初以来股价翻倍。

它凭什么成为资本市场的「奇兵」? 该公司来自彰化和美,从小就在纺织工厂长大的董事长林衔录,又是怎么在电子业闯出一片天?

摊开该公司财报,今年前5月累计营收逾6亿元,年成长近6倍,第一季净利顺利由亏转盈,毛利率更衝破24%,较同业中磊、智易,高出逾10个百分点。

它是怎么做到的?关键在于无厂模式与挑对客户。

常珵以直接供应的交易模式,成为墨西哥电信家用光纤、宽频接取设备的第一供应商,拿下约5成的供货占比。

过去,网通厂位居供应链中游,负责软、硬体的设计与制造,再通过中间商,如全球各区域市场的通路代理商,间接与电信业者做生意,但商场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多转一手,获利就多被扒一层皮。

若能直接与电信商做生意,可第一时间掌握终端客户的需求,提早布局。此外,对电信商来说,服务用户是首要任务,因此,网通设备是讲究品质而非价格,一旦网通厂通过验证进入供货体系,便是细水长流的伙伴关系,因此各家业者积极抢进。

在所有供应商中,最「门不当、户不对」的常珵,为何能获得墨西哥电信信任?要甩开无工厂、规模小的劣势,该公司不只要努力,还得聪明,因为它没有太多子弹可以浪费。

常珵原名鸿松精密,早期主力产品为行动电话连接器及通讯周边设备,后因红色供应链崛起,电子业竞争日益激烈,经营绩效不彰,原经营团队因此欲出售公司,而现任董事长林衔录则于2010年入主,当时,公司亏损还超过实收资本额2分之1。

认清强项不在硬体

不建厂、拥轻资产衝高获利

投身网通超过20年的他,看上常珵两点:第一拥有办公大楼与土地;第二是,已上柜进入资本市场,符合集团布局。常珵歷经6年的整理,包含减资、调体质、变更业务项目等,接着,林衔录才认为公司有本钱谈策略、谈转型。

第一步,常珵得挑一个有利的竞赛项目,但在这之前,它要先「知己」。

没有自有工厂这件事,意味着没有设备折旧与产线人工的成本,常珵业务副总经理李宜静说,发代工弹性高,甚至能做到生产基地多元化,公司强项在软、韧体(编按:是一种嵌入在硬体装置中的软体)设计,专业分工是趋势。

这让该公司拥有轻资产的特性,即当订单成长、实现规模经济后,能缴出更有爆发力的获利;但反之,因为工厂非自有,生产的资源分配调度权不在自己手上,要确保外包产能如期、如质的交付,得有更好的管理机制,备料、品管工作相对吃重。

也因此,每年下单时间固定,且一次能给至少半年订单的电信商,是再适合不过的客户。但,它资源少,集中火力攻谁最有机会?

靠烧老本、不问时差的服务

突围竞争者少的墨国市场

于是,第二步,它得挑一个最有赢面的市场。

做为新兴市场的拉丁美洲,固网宽频网路、光纤渗透率都低于全球平均,拥有极高的市场规模成长性。此外,林衔录分析,欧洲、美国市场,同业把规模大的生意顾得很好、很紧,而拉丁美洲有语言隔阂、时差接近日夜颠倒,竞争较不激烈,通过资源集中,常珵有机会杀出重围。

2019年,常珵成立墨西哥办公室,从蹲点、敲门,到顺利取得合格供应商资格,背后花了2年时间,台湾团队每周一晚上11点上线和客户开会,全年无休。

去年2月才开始小量交货,又经歷1年多观察期,今年4月该公司单月营收才跳上2亿元大关,迎来开花结果。「走出这个隧道,我们(常珵)可能就要看到桃花源,但黑暗期里,一开始你连曙光都看不见,那是要很有决心和毅力的。」李宜静说。

为了打进电信商生意,常珵向最大、营收占比高达7成多的美国客户Say No,不再承接其新开发,只吃老本、靠旧产品出货,以及办公大楼租金收入,烧钱养台、墨两地的研发与业务团队,再加上疫情爆发后预先抢料,是一场新台币数千万元的投资。

而该公司的营收,在2014至2020年之间从没突破过亿元大关,称为「豪赌」并不为过。

光在墨西哥办公室,常珵就放了11个人,是同业之冠,编制包含业务、研发、产品应用工程师,只要客户一抛出问题,前线人力就立刻处理,若要台湾研发做后勤支援,也是一通电话,不问时差,展现「小而美」公司服务的速度。

一位年营收数百亿元的同业中阶主管说,电信商与网通厂的关系其实是鱼帮水、水帮鱼,直供模式的出现,就是因为随着网路服务日益发达,电信商收到的网通产品客诉越来越多,通过中间商,解决问题速度太慢,这对收服务费的电信业者很伤。

另一方面,要比硬体成本竞争力,台厂即便在中国设厂,也难与陆系同业拚价格。走向诉诸价值创造、客制化的软体是趋势。

缺料乱!同业反映成本涨价

他逆势不涨,巩固客户关系

去年,可说是网通厂的大缺料时代,这状况至今虽有舒缓,但仍存在。从第一波缺主晶片,第二波缺记忆体,到第三波缺关键周边晶片,等客户下单才去採购的人,等于不战而败。

常珵因为组织扁平,採购决策拍板快速,在现货市场扫货机动性强,採购数量比大集团少,买贵一点没关系,但绝不会「凑不成套」,其他供应商反而因为有更重要的客户优先顺序在前,导致交货状况零零落落,该公司正好乘势而起。

更关键的是,去年供应链状况特殊,许多关键零组件供应商坐地起价,网通同业们也对客户涨价以反映成本上扬,但,林衔录连议价的念头想都没想,让去年第四季毛利率降至6.25%。

他不趁乱涨价,反藉此强化信任关系,这与家族经营传统纺织厂的经验有关。

「我们(家族)是做纺织起家的嘛,在谈生意就是用一张嘴巴而已,什么(纪录的)东西都没有,我买原料,一句话多少钱,他跟我买布,一码多少钱,『会和抑袂和?会和就接了(台语:划算不划算?划算订单就接了),』」他说,「做纺织的文化就是这样,接了,『逐家爱甘输赢(台语:大家就要愿赌服输)。』」

去年,常珵的无厂模式通过缺料乱世的考验,且在产品交期、报价上对电信商「雪中送炭」,换得客户信任,才能在今年以小虾米之姿,获得墨西哥大单。新出货的订单也适用新报价,加上少了工厂投资、营运费用,因此毛利率表现远胜同业。

不过,同业分析,常珵因为规模小,容易在研发、业务支援量能上遇到天花板,而软体人才稀缺,是它眼前一大挑战。另外,无厂模式在应付客户有急单的需求时,能吃下的量也受限。

商场是一场耐力赛,比谁能笑到最后,一时的吃亏不是笨,常珵守下诚信,看似输了面子,尔后却赢了里子,换得更大的获利与更深的客户关系。原来传产与科技业做生意的道理相通,选对战场、争取信任,正是竞争的关键。

商业周刊1808期
商业周刊1808期
#中磊 #全球 #智易 #常珵 #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