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活化石之称的鲎,在台湾本岛日益稀少,原本的孵幼栖地多已成了人工化的海岸。国立海洋科学博物馆自3年前展开鲎的保育行动,台湾各地的学校都投入这项工作,近期,海科馆带领参与復育的学校师生,首度将復育后的145只鲎宝宝放流在其所应属的栖息地。
海科馆表示,幼鲎在早期的存活率很低,海科在109年与金门水试所合作,进行鲎的繁殖技术转移,并透过「鲎知鲎学」环境教育活动及以海洋公民行动者,从去年起,展开学校认养及让学生参与照顾鲎苗、鲎卵一直到幼鲎,这也是台湾第一次由学校担任鲎的保母。
这段期间下来,海科馆表示整体的存活率还不错,幼鲎到二龄的存活率由早期0.2%,提高到存活率大于3%。这也证明「鲎知鲎学」的计画,在师生的用心照顾下,学校不但可以融入教学并能参与和担任鲎復育的重大任务。
海科馆馆长陈素芬指出,海科馆于潮境海洋中心所建立的北部鲎復育保育基地,致力收容及救伤北部地区误捕的成鲎,这两年更藉由「海洋公民实践行动计画」与金门县水产试验所合作深入校园,让全台包括台北、新北、基隆、桃园、苗栗、云林、嘉义、澎湖、台中、彰化、宜兰等超过20所学校共同参与活动。此次放流的鲎苗就是经过各校师生蓄养长大的2~3龄幼鲎。
海科馆产学交流组主任陈丽淑则说明,经过两年的调查发现,台湾的西部沿海每年皆有发现零星鲎的踪迹。台湾西部天然海岸线因人工设施及工业区设置要挑选合适的鲎栖地相当不易,未来将积极与各级单位配合规划后续的监测与调查,希望可以持续了解放流后续的成效,真正让鲎于台湾本岛永续存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