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由于贬值有利于出口的关系,日币贬值普遍被视为拯救日本经济的穿云箭;但因为疫情关系,访日外国游客减少和进口资源价格走高,导致日本难以享受贬值的益处,致使有越来越多的论述认为,日币贬值对日本未来GDP造成的影响恐怕是负面大于正面。
据华尔街日报称,今年迄今日币兑美元已下跌了21%,超过欧元12%的跌幅和英镑13%的跌幅,1美元可兑换到139日币,已跌破1998年以来的最底水平。除了兑美元匯率持续贬值外,兑台币、欧元及新兴市场货币等也都创下了近20年来的新低,至于为何日币会正在「独自走贬」呢?除了市场对日本经济的悲观论以外,另一主要原因是全球各央行和日本央行的政策立场差异正在逐渐扩大,当联准会显示出对货币紧缩转向积极「鹰派」的态度,日本央行却仍不为所动。而同为採「负利率」的欧洲央行和瑞士国家银行为了抑制通膨,也表明了将启动升息,这代表几乎所有主要国家都随美国在往升息的道路前进。
日币贬值在过去来说或许是好的,但依照日本智库大和总研预测的现状来说,贬值后的日币对「进口」价格上涨的负面效应大于推动「出口」的效果。这一来一往中的经济衝击将使整体经济状况陷入恶性循环,并造成无论是本国或外资企业为避免大幅升值或贬值所产生的风险,其设备及扩张投资意愿都大幅度降低。根据法国巴黎银行证券部首席经济学家河野龙太郎所述,在过去几次经济危机下,许多日本企业早已将生产和研究基地移往海外,剩下出不去的企业比较像是不得不留在日本,其国内制造业整体的生产率早已一降再降(此与臺湾大型制造业多在中国设厂生产,并通过中国出口产品雷同);而当前的日本因产品和服务无法有效提高附加价值,已经无法消弭贬值后所增加的进口成本。现在的「日本制造」相比1998年的全盛时期出口额已经减少了一半,整体贸易结构与劳动市场改变(日本接单->海外制造->海外发货->资本利得保留在海外或是部份匯回日本总部),让日币贬值很难重现过去大幅推高出口和股市上涨的局面。
但为什么日本央行拒绝和美国同步升息呢?这是因为日本持续低迷的经济致使它不能同步。在多数情况下,银行提高利率会使企业和人们减少贷款投资与降低消费意愿,也就是说,若进一步升息将使民眾降低消费意愿,而海外原物料持续上涨导致商品涨价状况下,升息必会让日本陷入「停滞性通膨」危机。因此对目前经济停滞的日本来说升息的风险太高。而日币的走贬对亚洲的影响也会是相当严重的,提出「金砖四国」的经济学者欧尼尔对此提出警告,他认为日币如果续贬至1美元兑150日币的话,可能将引起一场规模堪比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危机,而这其中的关键角色便是中国。
首先,日币贬值下的日货会使中国出口商品相对变贵了,对于需要稳定经济成长的中国来说,影响出口对经济必然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中国或将日本的货币政策视为「不公平的贸易竞争优势」,届时不排除会干预匯市促贬人民币。中国政府对稳定货币是有贡献的,要知道在1997年金融风暴期间,美国和日本都曾呼吁中国不要引导人民币贬值,因为这将触发亚洲货币「竞贬」的连锁效应,而中国最后也真的硬着头皮顶住维持人民币的紧钉政策,为亚洲货币匯率「设定下限」,才让金融风暴得以缓解。再来从歷史上看,亚洲货币贬值的「传染性」很强,例如臺湾、南韩、越南…等有密集性工业加工出口贸易聚落的国家都有「出口导向」共性,当一国货币不断下跌时,势必挤压到其他国家的商品出口额。
匯率实际上是一种「以邻为壑」的经济变数,如不加以节制,恐将引爆各国之间的货币战争。用一个简单的计算来形容日本贬值对贸易带来的影响程度:当日币贬值10%时,臺湾出口至日本的商品就要上涨10%才能换回等值的台币;若不上涨,那就等于换回台币时利润将少10%。在成本不变的状况下,出口商品就必须涨价才能维持利润,但涨价是双面刃,一旦涨价,销售端的业绩就受影响而下滑。相反来说,日币贬值则会让日本出口至臺湾乃至全世界的商品更有价格上的竞争力。
日币会不会持续走贬呢?我认为贬值趋势有可能告终,因为日币若进一步贬值完全不符合日本的利益,日本政府势将面临盟友的压力而阻挡日币续贬,以免伤害盟友国内的出口额。而「日本儘快全面开放观光客入境」,亦被视为是最有效阻跌日币的行动。日本何时全面开放边境,也成观察指标之一。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