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俄乌开战后,石油、金属与农产品等商品价格曾涨翻天。不过到了6月初这波涨势不仅不再、反还出现崩跌。商品市场一夕间大幅反转,除了反映投资者忧心因需求锐减引发的经济衰退已经迫在眉睫,另一项重要因素就是这些商品交易多以美元计价,因此美元飙升意味商品价格更加昂贵,也让需求因而遭受打击。
在联准会(Fed)激进升息与对全球经济前景的不安,美元指数多次改写20年新高。外界普遍预期Fed的升息举动将会持续到2023年。
分析师指出,如果美元升势不变,商品价格预料将会持续受压,这将有助于抑制通膨与减缓Fed升息速度。迄今美国经济已经濒临衰退边缘。
至于消费者也可暂时松一口气。商品市场趋疲正压低汽油价格,也让部分投资者乐观期望通膨压力得以减轻。
高盛集团表示,就目前汽车使用与航空流量数据,还看不出中国与印度等主要进口国的燃料需求受到衝击。不过银行人士认为,美元强势已带动新兴国家的零售燃料价格攀高。
国际能源署(IEA)也认为,美元升值加上先前能源价格创下新高,很可能对新兴国家的石油需求带来影响。
强势美元不仅使得美国以外的国家购买原物料成本大增,也鼓励非美国的商品生产业者积极销售库存,因为在转换成本国货币的匯兑利益,将使获利进一步增加。
商品与货币市场向来关系复杂。传统而言,原物料价格与美元呈现负相关,这意味美元如果升值、商品价格就会下跌、反之亦然。
但套用在油价上则不全然如此。过去一年受到全球经济摆脱疫情逐渐復甦,曾推升油价与美元双双走高。
不过自从6月起,油价与美元关系又开始转为负向。布兰特油价自6月8日创下高点迄今已经下跌14%,至于华尔街日报美元指数(The WSJ Dollar Index)同期间则是上涨3.8%。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