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犬咬伤人事件频传,面对这个问题,除了动保团体推动TNVR(诱捕、结扎、施打疫苗、回置),藉此减少浪犬数量,台湾动物平权促进会也推动「人与浪犬安全互动的行为教育」,在云林县台西乡举办浪犬影像展,2日促进会表示目前政府实施零扑杀政策,但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人犬共存是必须努力的长期目标。
云林沿海有许多渔民饲养犬只看顾鱼塭,且流浪犬数量不少,台湾动物平权促进会因此与台西海口故事屋合作,在海口庄派出所举办「海口黑狗兄影像展」,探讨被不当笼养、链养、放养的犬只困境,并宣导面对流浪犬时如何因应,希望减少人与狗的衝突问题,走向和平共存的生活空间。
台湾动物平权促进会执行长林忆珊表示,一般人对浪犬的印象,多为「有攻击性、会咬人、会追车、制造环境脏乱」,因此会驱赶、攻击、甚至毒杀牠们,其实浪犬会追咬人,主要是来自误解与错误行为,例如看到狗就快跑、大叫、丢东西、拿棍棒威吓,或是接近正在进食、睡觉的浪犬,就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伤害。
林忆珊说,当民眾走路遇到浪犬时,可以保持安全距离,缓慢行走抚平浪犬情绪,行走弧线绕过浪犬空间,静止不动冷静面对不慌张,转身离开反向慢离不衝突。骑脚踏车遇到浪犬,应放慢速度避免惊吓牠,再绕开距离,若浪犬已靠近车边,则可用脚踏车挡住作为阻隔并保持安静,再缓慢远离。
林忆珊指出,很多动保团体积极推动TNVR,藉此控制浪犬数量,回应零扑杀的政策。不过后续更重要的是教育,「人与浪犬安全互动的行为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可避免浪犬与民眾的衝突,也有助于浪犬在结扎、回置后,比较不会受到当地民眾排斥,提升友善包容的可能性。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