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广西民族大学东协学院副院长葛红亮3日在大陆《环球时报》撰文指出,每年7、8月,东南亚歷来不缺国际媒体关注。7月29日至8月5日,柬埔寨金边举行第55届东协外长会议及系列会议。其中,特别是第12次东亚峰会外长会和第29次东协地区论坛,将因中美俄三国外长同时到场,与美国眾议院议长裴洛西的亚洲「毕业旅行」而备受关注。就像谚语「两只大象打架,受伤的是整片草地。」东南亚现今大多数国家都希望,看到中美关系呈现稳定态势。

葛红亮表示,首先,这是东南亚地区国家聚焦发展与地区安全之需。作为新兴国家集聚地,东南亚一直满怀希望。

过往近10年间,东南亚国家一直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哪怕新冠全球肆虐,东南亚依旧算得上全球经济从谷底復甦最早和最快的板块。不仅如此,东南亚市场颇受全球资本和企业青睐,成为全球产业链、价值链调整和重塑的「幸运儿」。

除了经济,东南亚在地区政治、战略与安全上也韧性满满。东协自2015年宣布正式成立「东协共同体」后,即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更以「中心性」诉求为核心提出2025年愿景。东协以「印太展望」在地区战略层面表达自身想法与规画;以主导和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签署,扩大东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话语权;以先后与中美俄进行双边联合军演,宣示东协在地区安全架构中将持续发力。可见,东南亚是「希望」情感主导下的地区,广泛聚焦经济发展与地区安全是这种情感的内在意义,而稳定的中美关系也是这一逻辑所需。

葛红亮称,其次,东南亚致力于中美关系稳定,也是地区因应大国竞争手段与战略出现变化的表现。

美国挑起大国之间竞争及这一过程中的军事化色彩加重,让东南亚感受到日渐显着的「选边站」压力,地区不对称发展与局势失衡更巨大考验东协软硬实力。

葛红亮认为,虽然东南亚国家一再表示不会在中美之间选边站,但不意味着不选边就足以应对大国竞争及其日益显现的军事化。对东协来说,主导地区安全架构如今是否还适应现有大国关系演进,极具紧迫性。

显然,此前适宜东协採取「大国平衡」战略和促使大国保持良性竞争关系的地区环境,不断遭到破坏。导致东协藉由大国平衡、对衝,在大国竞争中获得权衡、取舍与运作空间的传统做法越来越难以为继。

葛红亮强调,旧有的以中美在地区保持动态性平衡的原则,已不能满足东协应对大国竞争的需要。而避免「选边站」的路径,是管控好大国竞争及促进诞生一个不需要「选边站」的地区与国际环境。

为此,中美在东南亚和全球创新关系模式,并确保良性竞争与和平发展,为地区国家所期待。基于此,中美能否在东协框架下多一个寻找正确处理彼此关系新方式的选项,将不仅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更为东协在新时期推进区域安全实践提出了一个更大、更具挑战性的课题。

葛红亮强调,可见东南亚希望看到稳定的中美关系,既是地区国家对于「和平与发展」的需要,又是他们在「选边站」压力和不对称发展焦虑下,在应对大国竞争方面如何转变应对战略的一种展现。现在世界最珍贵的是「稳定」和「发展」。

#东协 #地区 #东南亚 #葛红亮 #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