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序进入第三季,多数塑化产品陷入供过于求,利差萎缩至亏损水准,麦寮六轻园区及高雄仁武大社园区进入全面性减产,仅剩苯、EVA、烧碱、美国乙烷裂解可维持满载、获利水准,法人认为,此波利差跌势将至少延续至第四季,仅经营下游业务的二线塑化业者将面临亏损压力。

以塑化产业来说,上半年PE、PP、MEG、SM、CPL等供过于求情势最严峻的产品便陷入亏损及减产,7月起位居产业上游的台塑化(6505)轻油裂解厂将OL-2岁修提前1个月,OL-1及OL-2亦仅可稼动90%,使其季度稼动率预计仅65%,即反映大宗衍生物的进一步减产。7月起南亚(1303)的BPA、2-EH及台化(1326)的ABS曾在2021年创歷史新高获利,亦出现降载。8月起,华夏(1305)的VCM-PVC出现降载,而台塑化的炼油厂将FCC单元降载,并考虑9月起调降炼油量,法人直言,「高利差产品走下神坛」,全面性减产。

法人进一步分析指出,塑化业下半年有五大逆风笼罩,第一、乌俄战争垫高油价下,通货膨胀压抑总体需求,而钢铁、木材等替代材料取代塑胶的应用需求。第二、乌俄战争垫高油价下,估计2022年亚洲轻油裂解制程的乙烯生产成本达1174美金/吨,大幅高于美国乙烷裂解制程的584美金/吨,并高于亚洲现货价1050美金/吨,陷入结构性亏损。第三、第三季全球货柜航运供给转松下,美国恢復对亚洲聚合物出口。第四、大陆新产能释放下,乙烯、PX、MEG、AN、SM、BPA等产品2022年全球产能成长率将达6~15%,进入深度供过于求。第五、价格跌势下,业者需承受产品库存时间损失。

#产品 #塑化 #供过于求 #减产 #高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