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交所表示,近期金融诈骗管道多元,骗徒常透过电话、简讯、通讯软体、社群媒体、网页广告、非法网路平台等各种途径,冒充他人或是大胆直接採用实名,联络受害人,再以特殊话术与受害人建立关系之后,藉机骗取金钱或个资。

经分析,骗徒最常冒充名人、金融(证券)机构人员、政府机构人员、网购卖家、公益团体人员、知名资产管理公司、旅馆人员、台电客服人员等身分,让受害人卸下心防;或是採用实名,但实际上却是非法金融业者、别有居心的网红、Youtuber等。与被害人联繫上之后,骗徒就会开始用三寸不烂之舌,取得受害人信任、或用利益诱惑、或给予被害人压力,以进行金融诈骗。

第一种「建立信任型」,诈骗集团会先和被害人套关系,透过各种手段取得受害人的信任。例如:透过社群媒体成为朋友(男女朋友)、假冒政府或知名机构人员、或是利用钓鱼简讯,诱导民眾点击连结至假冒的证券商页面登入帐号密码、也有可能窃取受害人朋友的帐号,邀请被害人加入群组。

第二种「利益诱惑型」,以高获利低风险、精准内线、保证获利或是名师优质投资等具吸引力的标题或话语,诱导民眾加入投资讨论群组,再以投资海内外飙股、未上市公司股票、虚拟货币等方式,骗取投资人金钱;有的透过所谓的投资理财说明会,利用人性的弱点,以高收益为名,诱使投资人购买海外金融商品等。

第三种「给予压力型」,骗徒透过各种名目(如交友、家人受伤、司法案件等),或是假冒政府机关、金融机构、知名业者等,以压迫式的话术(如帐户遭盗用或冻结、涉及不法案件等),制造受害人恐慌的情境。

证交所表示,虽然各种金融诈骗话术花样百出,态样也层出不穷,让人眼花撩乱,无所适从,但是,经过冷静分析各种案例,会发现即使再花俏的诈骗话语,万流归宗不出前述三种态样,投资人只要谨记在心,随时提醒自己,是不是遭遇到这三种诈骗型态之一,然后,冷静面对,见招拆招,就不会因一时不察,而蒙受损失。

#受害人 #透过 #金融诈骗 #骗徒 #被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