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基会董事长洪奇昌今(9)日出席政大国关中心举办的「两岸会谈的重现与省思:九二共识三十周年」座谈会,他表示,九二香港会谈后的30年,两岸情势与国际环境变化很大,九二共识很难再回去,但两岸应就可操作性的议题,包括两岸民生、风险管控等共同利益的基础上,来重建对话、累积善意、重启互信。
洪奇昌表示,这30年,两岸内部与国际战略形势产生巨大改变。对于两岸会谈是否可能重现?他说,30年前的两岸会谈有其国际环境与两岸条件,包括柏林围墙倒塌、苏联解体,造成台湾在内的民主社会有与共产中国对话的信心,加上当时台湾经济转型,两岸经贸快速发展,两岸政府顺应时势的需要,加上两岸领导人智慧,推动两岸务实处理问题。
但是30年后,现在因中美战略架构改变、中美战略格局产生典范转移,从以前的「接触」(engagement)政策、中美战略合作关系,再到当今的竞争对手关系。在此大环境改变之下,两岸关系已经不只是台北和北京的关系,而是在中美战略架构下的台海/两岸关系。此外,北京对台文攻武吓较过去更强,因此重启两岸会谈很困难。
然而他认为,越严峻且关键的时刻,重建互信对话的基础更加重要,但这建立在双方互信。当年香港会谈带来的省思,就是搁置高度政治争议问题,他期待,陆方愿意就两岸可操作性的议题,包括两岸民生、两岸风险管控等,重启功能性与事务性的对谈,并避免情势恶化。
洪奇昌表示,从务实与歷史的角度来看,蔡英文总统于2016年就职演说已对九二共识作出清楚表述:「1992年两岸会谈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至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这是民进党重返执政后对九二共识所做的清楚表述,也提到两岸关系是在中华民国宪法及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之下进行,同时在既有政治基础上,即包括1992年之后20多年来双方交流协商所累积形成的现况及成果,两岸都应共同珍惜与维护。
洪奇昌特别提及大陆全国政协主席汪洋在九二共识30周年座谈会上的谈话:「30年前两岸人民选择以对话代替对抗、以沟通化解分歧、以协商促进合作」洪奇昌说,他对这段话感到珍惜,在当前关键且危险的歷史时刻中,他期待两岸领导人能从30年前的辜汪会谈中找到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精神,而这是两岸领导人必须负起的责任。
此外,洪奇昌表示,九二共识是在一个特定歷史时期的产物,也是一个特定时期的谅解与妥协,并基于双方互信之上,同时也是顺应时势、符合当时国际及两岸所需。就此而言,目前时空环境已改变,北京对两岸官方交流的政治前提越来越硬,且理解、谅解以及求同存异的空间越来越少,台湾必须面对这点。
他说,北京目前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復兴进程中促进「祖国统一」,因此中共不会冒进,而是相对务实理性,且具战略定力。在此情况下,九二共识很难再回去,而维持台海和平稳定的目标是北京所期待,在此双方共同的上位目标之下,两岸应该可在控管风险的共同利益基础上,找到可操作性的议题,来重建对话、累积善意、重启互信。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