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晶圆代工龙头中芯国际第二季获利年减25%,同时示警,在大环境不佳和库存调整的双重压力之下,智慧型手机晶片的部分客户延迟下新订单,反映出消费性电子产品需求恶化,正在衝击半导体产业,为市场带来恐慌和不确定性。周五(12日)中芯在港股挂牌股价重挫3.61%、收在17.08港元;中芯A股则下跌1.77%至42.71元人民币。

美国财经媒体报导,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12日在财报会议上表示,智慧手机和电视零组件制造商的需求下滑,迫使中芯修正制造计画。他说,经济低迷和库存调整,一些客户延迟下新订单,甚至冻结或暂停下单。

综合陆媒导,赵海军表示,今年上半年,积体电路产业链进入双重周期相加的影响阶段,给市场带来了一些恐慌情绪和不确定性,部分产业链环节甚至出现「速冻急停」的极端反映。

赵海军进一步解释,「双重周期」的第一重,是全球经济总量增速放缓的周期,在疫情衝击、高通膨、国际局部衝突等多因素影响下,全球经济增长面临较大压力,消费动力不足;第二重是半导体市场本身进入下行周期。在过去几个季度加速消费、制造环节产能不断扩充后,行业整体进入供需平衡,部分环节进入去库存阶段。

赵海军还提到,晶圆代工产业供过于求情况并不明显,很多节点(制程)和领域的产能并没有增加,也是因为整个供应链成长得很慢;例如设备供应商交货不快,产能就建不起来,或者建起来发现,硅片等上游产业没有增加太多,所以整个行业单月出货量并没有增加太多。

对于本季展望,赵海军表示,第三季公司产能利用率保持健康水准(指高过90%),平均销售单价稳定,预计第三季销售收入季增0%-2%,毛利率介于38%-40%。

中芯国际财报显示,今年第二季营收年增41.6%、季增3.3%至19.03亿美元;毛利年增85.3%近7.51亿美元,与上季基本持平。毛利率39.4%,年增9.3个百分点、季减1.3个百分点;产能利用率为97.1%;净利润5.14亿美元、年减25.2%。

中芯国际指出,目前看来,这一轮周期调整至少要持续到明年上半年,但可以确定的是,积体电路行业需求增长和全球区域化趋势不变,虽短期有调整,但本土制造长期逻辑不变,对于公司的中长期成长依然充满信心。

#中芯 #晶片 #半导体 #赵海军 #晶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