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生活便利,但也处处潜藏毒素,食安专家表示,应从生活中减少毒素进入体内,尤其是严重伤肝的黄麴毒素,例如坚果、豆类、米等开封后,就应放入冰箱冷藏;此外,煮绿豆前的浸泡过程,勿于室温中进行,而应置于冰箱,以减少黄麴毒素产生、降低肝癌发生率。
有「无毒教母」之称的林口长庚医院临床毒物科护理师谭敦慈在YouTube频道《健康2.0》与营养师宋明桦,探讨如何减少肝毒的议题。谭敦慈表示,肝臟负责排出人体的毒素,为了护肝,最需避免的是被WHO列为一级致癌物的黄麴毒素,因台湾气候潮溼,有利黄麴毒素繁殖,所以首重降低食物保存的温度。
谭敦慈表示,黄麴毒素最适合于摄氏28度环境中繁殖,无法在12度以下孳生,所以民眾若购买易孳生黄麴毒素的食物,开封后要将未吃完的部分放入冰箱,「研究指出,即使食物长霉,在摄氏12度下也不会分泌黄麴毒素。」她并建议,民眾若要浸泡绿豆或红豆,都应把加水后的绿豆等食物,放入冰箱中冷藏。
她并表示,根据台湾大学公卫所曾做的北市家庭食用绿豆、红豆、麵粉之研究显示,多数家庭放于室内阴凉处,但经检测,食物中的黄麴毒素均超标。从中医角度而言,绿豆具清热解毒的作用,若民眾本想藉由绿豆解毒,不当浸泡过程反易增加肝臟负担。
她提醒,坚果类如花生一旦发霉,黄麴毒素大量孳生,因此她吃带壳花生时,非常专心,只要看到豆荚内有一颗花生已变黑、发霉,立即丢弃,「若不小心吃到已发霉的花生,也要立即吐掉、漱口,以减少黄麴毒素对肝臟的伤害。」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