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最大经济研究机构之一的经济研究所(Institute for Economic Research,Ifo),上周发布研究报告指出,如果西方国家与中国发生脱鉤的情况,中国的GDP降幅会高达2.27%,欧盟其他国家为0.49%,美国为0.48%。脱鉤后中国的经济损失将远高于西方国家,这个数据表明,与德国和欧盟相比,中国经济似乎更依赖于当前的国际贸易链。

《美国之音》引述这份名为《地缘政治挑战及其对德国经济模式的影响》的研究报告指出,如果与中国发生贸易战,德国损失最大的将是汽车制造业(-8.47%;83.06亿美元),运输设备制造业(-5.14%;15.29亿美元),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4.34%;52.01亿美元)。仅有一些较小的产业,如纺织业可能会从中受益。

该研究报告的合着者之一、Ifo的经济政策主任弗洛里安.多恩(Florian Dorn)认为,德国是出口国,若要调整商业模式,供应链的外包并不是一个有助于经济发展的解决方案,比较好方式是与志同道合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和自由贸易协定。

多恩在接受《美国之音》专访时表示,德国工业对中国的依赖程度很高,中国是德国制造业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大约有半数公司跟中国有贸易关系,或是需要依靠从中国进口的商品。所以,德国的供应链依托于与中国的关系,这其中包括一些关键性的依赖,尤其是一些稀缺物资,例如电池。与中国有密切贸易关系的包括汽车制造业、运输业、运输设备制造业以及机械设备制造业,还有制药业或化学工业也依赖于来自中国出口的重要原材料。因此,如果中德间发生贸易问题,德国这些产业将会变得非常艰难。

研究报告中认为,如果西方国家与中国的脱鉤,中国将成为最大的输家。中国的GDP将下降2.27%,欧盟其他国家为0.49%,美国为0.48%。这表明,与德国和欧盟相比,中国经济似乎更依赖于当前的国际贸易链。报告中指的西方国家包括欧盟27国、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和澳大利亚,而脱鉤的方式也包括单边脱鉤和双边脱鉤2种可能性。如果是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单方面脱鉤,中国的GDP损失会小得多,仅下降1.4%。

多恩表示,在新冠疫情发生的时候,德国因为供应链非常依赖于中国的出口而蒙受很大损失。在「政治的不安全性」也会产生问题,例如中国和臺湾之间的局势发展,如果衝突开始加剧,美国会要求欧洲在美中之间选边站队,这就会受到供应链中断的影响,这种现象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战争上已经出现。欧洲主要国家的政治家们应该努力不增加与中国的直接成本,这不是正确的策略,完美的策略应该是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文章来源:德智库报告称,若西方与中国全面脱鉤,中国将成最大输家

#脱鉤 #西方国家 #中国 #德国 #依赖